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李老实:点评《我的父亲邓xx》

李老实 · 2007-07-17 · 来源:强国军事纵横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点评《我的父亲邓xx》         
 
李老实
 
 

第一章,本章记述的是1989年邓xx正式退休那一天的情况,为邓的退休大加歌颂,赋予了极高的意义。我颇不以为然,因为邓的退休纯属虚伪做秀,只是为了安抚8*8后汹涌的社会舆论,事实上并未退休,否则如何解释邓3年后还能掀起南巡风暴,而且在南巡时提出“不换思想就换人”?这难道是一个普通退休干部所能做或者所应做的事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邓的行为使当今中国各级官员竞相效仿,做秀成风,影响很坏。邓的垂帘听政严重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和正常工作秩序,毛泽东1959年退二线好歹还保留了一个党主席的头衔,名义上还说得过去,邓则直接以军委主席身份指挥总书记和政治局,用枪指挥党,后来更是以普通公民身份指挥总书记和政治局,这比毛泽东当年的无法无天要严重得多。

我对邓的看法是:从参加革命到1976年以前他基本上是无可挑剔的,即使犯过错误也是正常现象可以理解和谅解。文革后他重新出山之初提倡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贡献。但晚年开始犯错误,而且日益严重。他把经济改革逐渐引向了歧途,一个是过分追求gdp,破坏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再一个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培育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使中国重新出现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造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对立。至于政治体制改革,邓从未有过这个愿望,因为这样做会严重削弱他的个人权力,他是不能忍受的。

第六七八三章,写这三章主要是为了骗稿费,因为都是抄自中学教科书上的内容。不过对我个人而言,浏览一下,也能增长点知识。过去我对中国近代史兴趣不大,因为那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太黑暗,太压抑,我不愿涉猎,所以了解不多。看了这三章后,我至少知道了两件事,第一,澳门是1849年被葡萄牙人事实占据的,而不是象《七子之歌》中说的300年;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除了英法联军以外,美国俄国也有参与。对我的孤陋寡闻,在这里汗一下。

第九章,邓xx的大妹妹邓先芙和邓xx既不同父也不同母,是邓的继母夏氏与前夫所生,拖油瓶带来的。

第十章,在本章中的一段话我非常赞同:“私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背诵,死记硬背不解其意固然不正确,但小时候背的东西可以记一辈子,而且背的多了,对人的文化功底可以起到相当大的影响。现在强调理解为主,不要填鸭,但古文读的太少,背诵太少,结果很多孩子尽管大学毕业,仍然文化很低。”我认为现在在小学阶段强调理解为主根本就是错误的,理解只有在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下才能实现,初出茅庐的小孩子能有多少知识积累?很多东西他根本无法理解,硬要他理解只能是浪费时间,因此,只能先死记硬背下来,以后随着知识的逐渐累积而慢慢了解。

第十一到二十章,这十章是介绍邓xx留法勤工俭学5年经历的。其中有三章是背景资料,一章是介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来历,一章是介绍勤工俭学生在法国进行的三次大的运动,一章是介绍旅欧共产党的建立情况。

毛毛花了这么多篇幅介绍邓xx的留法经历,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5年的经历对邓xx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四川偏僻乡村的土包子,突然来到繁华的世界之都,周围都是中国当代青年的精英,想不迅速进步都不行。就像《天龙八部》里的虚竹,突然被无涯子灌输了70年的功力,一下子就成为武林高手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资本主义的环境、共产主义的理论对他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半个世纪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邓这个人一生重实践而轻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数年的感性认识使得他执掌大权后大胆的向那个方向前进而毫不畏惧。假如文革后是刘少奇或者陈云掌权,他们也必然要大力发展经济,也要搞改革和开放,但决不会达到邓的程度,因为他们受苏联影响较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较深,共产主义信仰也更坚定,他们搞经济肯定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而且他们依然要抓阶级斗争,但比毛泽东要缓和的多。邓在法国5年,在苏联仅1年,因此受苏联意识形态影响要小得多,当然,即使在苏联多待几年也未必会有太大改变,毕竟对法国的感受已经先入为主,溶化在血液里了。

邓xx没有十分坚定的政治信仰,善于相机行事,也就是他自诩所谓实事求是的人,他不是个革命家而是个实干家,这种性格的形成跟他这段留法经历也有关系。他和周恩来蔡和森这些人不同,周蔡这些人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充满了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并为之上下求索,东奔西走,寻找革命理论。他们到国外是为了开阔视野,更好更方便的寻求先进理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也就是说已经是一个初步的革命家了。邓在国内时只是“具有初步的爱国思想和进步思想”,他到法国只是想学点本事回国,当时和他一样抱着实业救国思想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很多,比如江泽民聂荣臻李卓然等,也就是说他并非主动寻求革命道路,而是被动的带进革命阵营的,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使得他倾向革命进而投向革命。毛毛说邓很喜欢读书,最喜欢读的是资治通鉴,但他并没有通过读书接受或者形成一种理论,他读书只是为了实用。他的这种性格好处是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缺陷是不适合担任引路人。如果当总理,他会是一个出色的总理,当主席就容易出问题了。

两点小问题

1、 第十三章记述邓xx等人乘船赴法国的一段经历,转贴了冯学宗的来信,其中的两处地名应该加以注释:哥伦布现译为科伦坡,奇布特现译为吉布提。这样便于阅读。

2、 第十五章记述二二八运动时,有一点小错误,勤工俭学生大会选出的10个发言人中肯定不会有赵世炎,因为这次运动是蒙达尼派(即湖南帮)蔡和森李维汉等人发动的,赵世炎则是勤工派(四川帮)的领袖,双方当时正处于尖锐矛盾之中,在大街上见面都要互骂,勤工派是坚决反对这次行动的。

第二十一章,邓xx在苏联留学前后不到一年,主要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前文中曾分析过邓是个实用主义者,对理论研究兴趣不大(若干年后发明“不争论”也是缘于此),所以这一年的经历对他一生不算重要,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认识了一个同学蒋经国,但也只是泛泛之交,多年后两人分执两岸大权,这段交情也没有对两岸统一起过什么特别作用。

有一点很有意思,当年和邓一起从法国到苏联的还有傅钟李卓然两人,三人同行同班同支部,关系密切,傅李两人早期的资历经历都差不多,解放后也都因四方面军的背景而不受重用,但十二大时邓提拔傅钟为中顾委常委,李卓然只是中顾委委员,为何厚此薄彼呢?是因为傅钟是四川老乡?还是李卓然在四方面军时犯过严重错误?不得而知。说起李卓然,一生挺坎坷的,他是毛泽东的老乡,曾当过毛泽东办公室的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五军团政委,遵义会议上表态支持毛泽东,本来应属毛派,但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靠近张国焘,并因此受到重用(任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结果后半生郁郁不得志,和他经历相似的还有何长工,但何晚年当过政协副主席,比李还是要强。

第二十二章,本章叙述的是邓xx在冯玉祥部队工作的经历,邓在冯部仅干了4个月,资料太少,难成章节,于是大量交代时代背景,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背景资料太多。为了更好的阐明主题,适当的背景交代是必要的,但最好有点新意,那些人所共知的教科书内容还是少抄点好。

书中说陈延年被派到过冯玉祥部队,显然有误。后文中还说邓跟陈延年很熟,恐怕也未必。

第二十三到二十六章,这几章记述的是邓xx离开冯玉祥部队后到上海党中央工作的经历,他先后在中央秘书长邓中夏李维汉手下担任秘书,后来自己担任秘书长。有部电影《邓xx1928》就是反映的这段历史。这几章比较有内涵,采访了几位历史老人,所述内容颇有史料价值。对康生的一段描写也很生动,没有脸谱化、漫画化。根据邓与康的关系分析,80年开除康生党籍未必是邓xx的主意,可能是陈云主导的,陈云似乎很痛恨康生,大概是很了解他的缘故,两人从二十年代就在一起共事。

文中有一处略有疑问,朱月倩说他丈夫霍步青当时在中央军委工作,但根据霍步青的简历,他当时是中组部的接待处主任,从未在军委工作过。不知是否老人记错了。

毛毛在文中提到,邓当时与李维汉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工作关系还是个人关系,李既是邓当时的上级,又是他留法的学长。没想到这位老大哥5年后突然翻脸不认人,为了取悦当时的领导,大肆批判小兄弟的罗明路线(实质是“批邓射毛”),还把兄弟媳妇给拐跑了。说起来邓还是蛮有度量的,50年后宽宏大量的把被打入冷宫多年的老领导提拔为中顾委副主任,还把前妻的儿子提拔为政治局委员,可称得上“度量大如海”了。

第二十七到三十五章,这几章记述的是邓在百色起义和红七军的经历。这是邓经历了留法留苏的打基础阶段和在中央高层的磨练之后首次独立开创一个地区局面,首次独立指挥一支部队。这时的邓虽然年轻,但政治经验已相当老道了,把握政策的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这次行动中基本上显示出来,百色起义基本上是成功的,如果不是邓岗等人的捣乱,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也跟井冈山经验当时已经开始普及有关。

但邓的两次离队是重大败笔。

第一次是在百色起义前夕,中央发电要邓回上海汇报工作。按说,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主要领导人离开是非常不适宜的,起义马上就要发动,广西又是桂系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情况复杂,有那么多工作要做,人心不稳,组织机构不健全,政工干部严重匮乏需要尽快培训,很多重大政策要制定,重大决策要邓拍板,这时怎么能走呢?他完全可以向中央说明情况要求缓行,周恩来应该不会拒绝的。毛泽东也曾遇到这种情况,中央要他和朱德离开红四军赴苏联,他拒绝离队,事实证明毛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也许这就是邓与毛的差距?或者也许邓本来就想离队?结果在上海讨论红七军问题时,中央的很多看法都是错误的、脱离实际的,有害的。广西正在紧要关头,上海却在夸夸其谈,可以说这次上海之行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直接恶果是造成了红八军的失败,以及红七军的隆安战斗失利,如果邓当时在广西,情况肯定会大不相同。

第二次是红七军千辛万苦到达江西后,邓得知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消息后又一次离队赴上海中央汇报工作。上次是中央要求的,这次则是邓主动提出来的,不知邓是出于什么动机,无论如何这次离队同样错误,而且更无价值。身为前委书记,部队正在危难时期,丢下部队独自离开肯定是错误的,向中央汇报有什么当紧的?事实也证明,邓到了中央后根本无人理睬,除了和几个老友发发牢骚,整天无所事事。邓当时大感后悔,想再回红七军也回不去了。

关于红八军,书中说是中央批准成立的,根据是袁任远韦国清等人的回忆,但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是红七军自行成立的,并未经中央批准,中央知道后还埋怨说,湘鄂赣已经有了一个红八军,你又成立一个。中央原定的是红七军下辖两师,李明瑞任军长,张云逸俞作豫分任师长。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可能,因为七军是桂系的番号,八军则是唐生智部队的番号,应该不会给广西红军部队的。如果不成立红八军,可以集中兵力对敌作战,八军也许不会那么快被打垮。我分析成立红八军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李明瑞,毕竟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是个虚衔,不如作为红七军军长直接指挥部队那么得力。也说明邓对李明瑞并非象后来宣传的那样充分信任,因为邓很清楚中央对待旧军阀的态度。书中曾披露,在李明瑞被杀前不久,邓曾在一次大会上见过李明瑞,但没有打招呼,邓显然知道了什么,有意在躲避。李明瑞的被杀太可惜了,就个人品行、军事能力相比较,李明瑞比同样被冤杀的季振同要强的多,李明瑞带领七军千里转战,如果是季振同就未必能做得到,李如果不死,在军事方面肯定会有更大建树。想象李明瑞含冤而死时的情景,真让人痛心疾首。邓对此也很清楚,所以在后来形势转好以后,多次为李鸣冤叫屈。

看到红八军余部在袁也烈率领下历尽艰辛与红七军会合时,我激动不已,这也是我读此书时第一次被感动。袁也烈55年仅授少将太不公平。

毛毛在介绍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时候,提到了两个数字:大革命失败时中共党员锐减到一万余人,但到了六大时,又恢复到了四万余人。党史教科书多年来也是这么写的。但我一直有疑问。大革命失败到六大召开不到一年时间,正是革命低潮时期,大量党员或被国民党杀害或意志消沉退党或因盲动主义而牺牲,怎么可能突然增加这么多党员呢?须知抗战前夕中共党员也不过四万余人而已。我估计是当时为了鼓舞士气,虚报了这个数字,(周恩来在六大上作报告时甚至说党员人数有13万)以后就一直稀里糊涂流传下来了。按实际情况,六大时能有两万党员就不错了。

第四十二章,关于遵义会议参加者的几个问题:

王稼祥:毛毛在书中说王稼祥是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是过去的传统说法,王稼祥在七大填写的简历中也说是在遵义会议后增补为正式委员,陈云杨尚昆也是这样回忆的,但最新版的中央委员大词典中却说王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已被增补为政治局委员。

邓xx:对邓xx是否参加过遵义会议一直有争论,过去说他是以红星报主编的身份参加会议,现在说是以中央秘书长身份参加的。可以肯定,如果以红星报主编的身份是绝对没资格参加的,红星报主编充其量相当于总政宣传部长,级别根本够不上。那么中央秘书长呢?首先,邓担任的是中央秘书长还是中央纵队秘书长?有争论。杨尚昆说是中央队秘书长,刘英说是中央直属队秘书长,不过,即便是中央秘书长也不见得必然有资格参加,李维汉身为中组部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红章纵队司令兼政委尚且没有被“扩大”进会议,何况一个“整天没有事情干(邓xx语)”的含糊不清的秘书长呢。不过,当事人都已不在,这个谜恐怕永远解不开了。

在遵义会议上,当时中央身居高位者几乎都参加了,唯独李维汉没有参加,稍微有点奇怪,因为这是政治局“扩大”会议,李维汉作为中组部长被扩大进去应该是很正常的。李维汉在湖南八杰中属于崛起比较早的,在法国时是湖南帮的实际领袖,(蔡和森是精神领袖),后曾担任过中央主要领导人,几经沉浮,遵义会议后基本上就脱离中央核心层了,大概是因为和毛泽东不大对付的缘故。对于湖南革命的教父毛泽东而言,李维汉和李立三差不多,都属于脑后有反骨的人。

还有一个奇怪现象,中央委员大词典中说,康生1935年1月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显然是在遵义会议上增补的,但历来的遵义会议资料上都未提到过这件事,也完全不合乎常理,凭什么要增补一个远在苏联、跟当前形势完全不沾边的人呢?没有道理。

第四十三章,邓xx在1934年底再次担任中央秘书长,毛毛说,这是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央任命的,因为当时毛泽东已经有了发言权。毛毛这样说不知依据是什么?毛泽东怎么影响了?影响了谁?读到这里时我突然发现,毛毛已经好久没有提到周恩来了,在上海搞地下工作那一章里,毛毛曾说过,当时和邓关系最密切的第一是周恩来夫妇,第二是李维汉。但从邓到了红七军以后,就不再有周的消息。这次任命不知是否周的主意?因为博古是不会提拔邓的,毛让邓担任中央秘书长似也不大可能,因为中央秘书长当时并非要职,跟搞军事的毛也没什么关系,如果是周就顺理成章了,但毛毛为什么不指明呢?

第四十四章,毛毛说,1935年11月,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合并组成新的红一方面军时有11000多人,这个数字有疑问。1935年9月陕甘支队和红15军团成立时,人数分别是7200人和7500人,加起来应该是14700人,两个月时间就损失了近4000人?

第五十四章,1945年8月25日,20多位中共高级指挥官从延安乘坐一架美军连机门都没有的破飞机到前线去,毛毛列的16人名单中大部分都是元帅大将最低也是上将级,只有邓克明一位少将,不知为何邓少将有此殊荣?还有,另外几人是谁?为何不提名字?

抗战后期我军与日军作战较少,主要原因大概不是有意消极避战,而是因为精兵简政、分散部队、战斗力降低所致,而这样做是因为经济困难所致。

第五十八章,刘邓挺进大别山后,炮弹仍要靠东北运送,军衣仍要靠邯郸运送,不知道减轻了老根据地什么负担?

毛主席给刘邓一份绝密电报,说“陕北情况甚为困难”,以此要求刘邓尽快南下,以救陕北危局。我不明白,既然如此,中央为何不能东渡黄河,非要坚持陕北呢?如果是为了解救陕北危局而要刘邓南下,这个代价也太大了。

邓说:在大别山要站住脚,关键是不打硬仗,避开敌人主力。我又不懂,不打仗你来这里干吗?在冀鲁豫本可以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干吗非要损兵折将跑到大别山来引着敌人转圈,战争的目的难道不是消灭敌人吗?

刘邓挺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正确与否的关键是:刘邓在大别山转圈是否减轻了其他部队的压力?减轻了那支部队的压力?东野?华野?西野?还是华北?这种减压具体表现在哪里?

不要说什么调动了敌人的兵力、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这类空话,这种话没有多少实质意义,战争各方的部署本来就在频繁的变动之中,敌变我变本来就是正常现象,这不能算成绩。

47年底,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围绕大别山作战,目的是为了调动围攻大别山的敌军,解救刘邓危局。既然还得要别人来救,当初何必非要跳入虎口呢?刘邓后来实在无法坚持,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离开大别山,一路继续在山里被追得乱跑,这能算是战略成功吗?

刘邓南下的理由之一是把战争引向蒋管区,保护解放区。其实是解放区没有进攻的价值,如果消灭了你的主力部队,你的解放区还能保住吗?

第六十章,读这本书时,有一种感觉,刘邓大军的主帅是邓xx,真正的军政一把手,刘伯承在129师初期还具有军事指挥权,后来,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质上只是一个军事顾问的地位。邓对待刘有点像宋江对待晁盖的样子,“哥哥山寨之主,岂可轻动?小可不才,愿亲领军马下山”。经过延安整风,刘大概也明白了自己的位置。

第六十五章,文中有一句话:“有人说,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伟人是邓xx。”这句话太不实事求是了。邓xx固然是一代伟人,但就如俗语所说:勺子再大能大得过锅去?邓再伟大能超过毛泽东?毛泽东驰骋中国多少年?邓才执掌中国权柄几年?最重要的是,毛泽东的思想不仅影响当代中国,还将影响未来中国,不仅影响中国,还将影响全世界。这绝非夸大其词,因为思想家和实干家的影响力绝对是不一样的。

此书只是上部,毛毛在结尾说还要接着写下部,但我估计下部很难出版。因为对邓xx前半生评价比较简单,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后半生就不那么容易评价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邓的所作所为以及这段历史中所涉及的人物与事件,以邓榕的身份和地位恐怕很难进行权威的评价和客观准确的描述,涉及的很多敏感人物和事件如果不符合中央口径未必会允许出版,毕竟邓氏家族现在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特权阶层了。毛毛可以先写中部,内容是从建国到76年文革结束,这一段涉及敏感事情不多,应该问题不大。下部则以后再说。
 
 
 http://jsqg.cn/bbs/ShowPost.asp?id=16490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4. 星话大白|越南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