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贫穷大学生不“感恩”,不如谴责教育高收费
8月22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在湖北襄樊市,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一时间,不同观点的评论针锋相对。支持取消继续受助的评论多认为:这五位贫困生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即使学有所成也不会给社会带来贡献和回报;或认为,人必须具备感恩的心,对那些不懂感恩的人,不值得帮助等。
反对的声音多认为:“索要感恩其实是为富假仁”;或“某些人的慈善观念有必要反思”;或是认为“附加道德要挟使慈善失色”等。
然而,影响这几位学生的感恩之真实因素、或原因又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大学收费合理的话,还会有这样的争议吗?
教育的高收费被国民戏谑的称之为“新大山”有时日了吧?虽然党和政府下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众多的收费,但高中、大学的收费还是依旧坚挺的吧,虽说大学有了“绿色通道”,但毕竟借钱是要偿还的。而现实中的城乡之间、城与城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均衡、不公正公平的发展,是否也在摧残着我们的感恩之情呢?
“副校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走廊,科级干部一操场”是对我们现今大学的一种描述吧?观光电梯、高尔夫球场、豪华的校门和楼堂馆所,无底洞般的吃喝玩乐费用等也是众多大学的一种常态吧?此是不是组成了高昂的学费之重要因素呢?
其实,这种受捐助不感恩的事情已发生过N次了,只不过是大都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每一次也都遭到了舆论的抨击,但效果好象并不如人意。谴责一个人不道德、不感恩等很容易,难的是不是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呢?当某些根源是因我们自身造成的,是不是就更难了呢?请正视我们的教育收费和官僚化倾向严重的大学体系吧,此或许就是某些罪恶的根源所在。您说呢?
而无论是某些贫困生的怕别人“看不起”的思想作祟也好,还是其“虚荣心”严重也罢,造成这些问题的病根不除,此种状况是不是还会继续的上演呢?而无论是对个人、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老师等的感恩,发自内心的才是真,也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在此也问一句:面对着被称之为“大山”般的学费,您会有感恩之情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