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考教授”闹剧想到的……
[ 游客 ] 于2007-08-30 14:57:34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很无意地从书架上抽出了新华月报社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人民出版社)上册,顺手就
翻到了1974年,正好看到1975年元旦前两天的事情:
——1974年12月30日,国务院科教组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科教组根据毛泽东关于要出题目考一考教
授的谈话精神,采取突然袭击的办法,对北京地区17所高等院校的631名教授及副教授进行数理化考试,
许多教授以拒绝参加考试、交白卷和在考卷上写反对意见等方式进行抵制。此后,上海和天津等地也陆
续仿效,组织“考教授”。
读后恍然大悟:哈哈,原来教授中也有交白卷的。
《大事记》的编写人员很聪明,把教授们拒考和交白卷的动机归因于“抵制”。这是一个好主意,
让人觉得那些教授其实是能够考100分的。我喜欢这样的效果。但是,我作为一名副教授,却觉得事情可
能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也许是:教授不一定能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轻松地解答高中数理化题目。譬
如说我罢。你可别指望我总是能够答对自己给学生出的那些试题。所以,我想当年“考教授”的真实情
况是:某些教授临场才知道自己将被“突然袭击”地考试,由于明白自己对付不了那些试题,因此断然
选择了拒考和交白卷。
当然,他们也许不会考个零蛋抱回家。但如果考个五六十分,也是无颜见学生的啊。所以,拒考和
交白卷是保全面子的最佳策略。
果然,经过编写人员用“抵制”进行诠释,一般人在阅读《大事记》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教授们真
差劲,连个中学试题都不会做。由于是“抵制”,使得我的老前辈们不得己的白卷行为变成了气壮山河
的“反潮流”壮举。这至少维护了我们教授队伍的良好声誉。可惜的是,那次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组织实施的“考教授”活动虽然涉及上千人,但看来人数也许超过五六百的白卷教授们在事后都选择了
沉默,没有大量撰写回忆录来介绍自己当年的英雄行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给历史留下了空白点。
不过,虽然我不喜欢“考教授”这样的做法,但看来当时中对于“反潮流”行为还是比较一视同仁
的,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至少,没有任何记录显示那些拒考或者交白卷的教授在事后遭遇了任何形式
的迫害。没有补考,也没有留级。这总算说明“考教授”多少还是有一些宽容性,反正张铁生交得白卷
,教授们也交得。要知道,教授们反的那次“潮流”可是毛泽东推动的啊。但教授们还是成功地抵制了
那样的重量级“权威”。可见张铁生们“反潮流”的道路也是向着教授们开启的。不过,白卷教授们显
然没有张铁生那样好运,所以我们没有听说哪位教授因为交白卷而被提拔做了官。
由此而得到的结论是:并不是所有的白卷英雄都是能够在“文革”中青云直上的。
“文革”是一个标榜“反权威”的时代。我小时候看过一本叫做《枫叶红了的时候》的小人书,如
今虽然书已不存,但留在记忆中的内容非常精彩。这本书讲述一个粗通矿石收音机的“反潮流英雄”,
试图设计制造一种电子测谎仪,结果被坏人看中并利用,测谎仪被用于迫害老干部老专家,引出一系列
荒唐闹剧。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反潮流英雄”们被历史的巨浪冲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这是我最推崇的结
局。
我很喜欢那本小人书。有一次还正二八经地写了读后感交给语文老师。那篇读后感的结论是:造反
派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只能借助于测谎器之类的资产阶级技术手段来维持他们的统治,最终逃不过覆
灭的命运。
当时,我一边写一边想:哎呀,真有那样神奇的测谎仪吗?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一台就好了。有了一
台测谎仪,我就可以知道爱吃零食的小妹妹是不是趁我不在家的时候向妈妈多要了一些零花钱然后瞒着
我去买棒棒糖,可以知道李小二是不是乘我不注意的时候拿了我那块香味橡皮擦去掷女生让我乓乓乓挨
了那个小妞的一顿拳头,还可以知道那条在学校围墙上历经了三年风雨而不朽的说我是大坏蛋班干部的
粉笔标语是不是赵小三写的……
就这样做着梦,我长大了,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当年想弄清楚的那些情况。但令我欣慰的是,有一天
我终于在公安局见到了美国制造的真正测谎仪。我的朋友盛情邀请我参与试验。他先问了几个似乎无关
痛痒的问题,主要是“你的名字是***吗?”,“你家住**大道吗?”,“你在某某大学工作吗”,“你
是一个女人吗”,“你是一个中学生吗?”之类或真或假的命题。我都作了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然后他问:“你爱你的老婆吗?”
“不爱,”我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托儿所的小孩子都知道。”
正好昨天看电视的时候,我向老婆论证了这句名言的正确性。结果她当时就跳起来,一定要揪我耳
朵(“只准轻轻揪一下哦,求求你啦”),使我立即想起了多年前谈恋爱时的情形,真是甜蜜啊。呵呵
……
“哦,”他兴奋地看着电脑屏幕,“那你有外遇吗?”
“没有,”我一口否认,但忍不住心中咔嗒了一下。我不知道那个经常到办公室来找我的那个靓妹
讲师算不算外遇。
“哈哈,”他笑道,“我告诉你,你说你不爱老婆,那是真话;你说你没有外遇,那是假话。”
“令人失望的结果,”我说,“我知道如何让你的仪器相信我是周杰伦。哈哈。”
我顺手摘掉头上手上的导线。哟,原来测谎器就是这么个垃圾玩意啊。幸好当年我没有去重复发明
这个早被美国人发明了的破轮子。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只知道玩这种忒小儿科的东西,怪不得那个勉强
会装点矿石收音机的“反潮流英雄”热衷于捣鼓动这玩意儿……
哦,不小心说岔了。总而言之,当年那些“反潮流”的家伙没有什么好人。他们也不想想:怎么可
以随便反对权威呢?权威是理论界的支柱啊。他们居然敢反对权威,妈妈的,真是匹夫砍树——自不量
力……
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看到了北京“考教授”之后第二天的大事。书上是这样写的:
——1974年12月31日,新华社报道: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先培
育成功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
嗯,在教授们纷纷交白卷的第二天,袁隆平讲师交出了稻谷。这是一条没有什么价值的“大事”。
在本副教授看来,写在书上的永远比种在地里的东西更重要,更有价值。于是我打了个呵欠,合上《大
事记》,顺手把它塞回书堆里,然后回到办公桌前,继续研读那篇介绍厉以宁教授重大学术成就的高质
量学术文章。
回复关系:
从当年“考教授”闹剧想到的…… [ 游客 2007-08-30 14:57:34 ] 2612字 [ 8/744/10 ]
在教授们纷纷交白卷的第二天,袁隆平讲师交出了稻谷。写在书上的永远比种在地里的东西更重要,更
有价值。 [ 222.76.69 2007-08-31 10:07:59 ] 0字 [ 0/0/0 ]
文章写的不错,有深度。 [ 124.42.109 2007-08-31 10:00:19 ] 0字 [ 0/0/0 ]
有人亮金种,有人抵考卷,为众蒙识仁见智见. [ douzhongxue 2007-08-30 20:44:35 ] 0字 [ 0/3/0
]
嘻嘻,喜欢这句,“妈妈的,真是匹夫砍树——自不量力……”。 [ 221.235.87 2007-08-30
16:35:58 ] 0字 [ 0/0/0 ]
天哪,如今怎么就没有人出出题考考“经济学权威”茅于轼、高尚全、吴敬莲? [ 游客 2007-08
-30 15:34:27 ] 0字 [ 0/10/1 ]
考别人是权威的权力. [ 不思进取 2007-08-30 16:22:03 ] 0字 [ 0/0/0 ]
《枫叶红了的时候》是一出“拨乱反正”时期的批判“四人帮”的话剧。您看的小人书是据此改编的。
[ 普通公民ABC 2007-08-30 15:27:29 ] 0字 [ 0/16/2 ]
属于伤痕文学早期的作品,很是火了一把,只不过今天记的人不多了。 [ 鲁西老叟 2007-08-30
16:45:00 ] 0字 [ 0/2/1 ]
是挺无耻的哦。但不是伤痕文学中最无耻的。 [ 125.33.64 2007-08-30 18:30:19 ] 0字 [
0/1/0 ]
哈哈,就是就是。您一定是一位经历过那个时期的老前辈。感谢。 [ 游客 2007-08-30 15:37:39
] 0字 [ 0/0/0 ]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3284930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