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何去何从》(一)(二)(三)
资本主义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才达到其全盛时期,而作为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美国,在国际上的表现还象是个狗娘养的。难道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吗?将资本主义的鼎盛时代与刚刚开始摸索和发展不到百年的社会主义国家放在一起等量齐观,这还能算是公平的比较吗?要比,只能是把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鼎盛时代,其内在的潜力全部释放出来之后的成就,与今日的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而不是将初生的婴孩与一个大人相提并论。
那么今日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无可比较了吗?不然,可以比较,可以跟发展到百年,即一六○○年左右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我们知道,那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被誉为“从头到脚都浸透了血和肮脏的东西”(Marx语)的国家;而百年左右的社会主义国家,仅仅犯了专制主义、家长制、计划经济和文革的错误,这些错误,跟几百年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襁褓时代相比,难道不是完全不值一提的错误吗?前苏联在短短几十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曾经震撼世界;而中国五十多年来的成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年、三百年、四百年的发展所能比拟的吗?!
我们不想说在四百年之后,再看看社会主义的成就,我们只想说,再过五十年,再看看社会主义的成就吧。历史绝不会犯错误。一位先哲曾经说:“理想主义,不是一种幻想,而是宇宙的真理。”如果这句断言正确,那么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形态的实践一定会取得完全的成功,因为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这是历史的真理。在资本主义的未来,笼罩着一片看不清前景的云雾,人类未来的曙光,正在东方升起。社会主义,孕育着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完——闻苏博客:http://wena.bokee.com
《社会主义何去何从》(二)
既然谈到社会主义,那么有一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即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恐怕在一般中国人的头脑里,所谓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吧。然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主义观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并无什么绝对之处,马克思也并非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审判者。从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来看,西方社会最初有托马斯·闵采尔的“千年王国”。他所谓的这个“千年王国”,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任何阶级特权,一切工作和财产都共同分配,每个人都享受着完全的平等自由;其次有十七世纪英国的“掘地派”,反对土地私有制,宣传原始的平均共产主义思想;还有法国的巴贝夫,空想共产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原始的社会主义思想也随之出现了。在十六和十七世纪,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十八世纪,产生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理论,比如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摩莱里和马布利的共产主义思想;随后,出现了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梦想解放全人类,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理想社会。接着,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最系统最全面地阐述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体系。无疑,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比他们的那些社会主义前辈,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正是在马恩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震撼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登上了现实历史的舞台。
综观所有的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的追求。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正是人类理想主义情怀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反映。正如艺术有艺术中的理想主义,人生有人生中的理想主义一样,人类对理想的社会制度的追求,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所包含的本质,才清楚地显现了出来。须知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定义精确的名词,历史上和现实中它更多地是一种政治斗争、政治运动的产物。而社会主义的本来意义,必须从历史的源头上去找。
所以,公有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消除阶级差别不一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更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所阐述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就已经面目全非了。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尚处于探索的过程中,这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在现实中尚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毕竟社会主义国家在历史上产生,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了五、六百年了。
(实际上,对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的探索,到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阶段,已经相当明了,只是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社会主义的思路,仍然是公有制的思路,但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并行不悖的思路。如果中国放弃对国家命脉企业的控制或控股,完全实行私有化,那么社会主义也就彻底完结了。而国企改革的成败与否,就成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关键命题。国企改革成功,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国企改革失败,就是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历史不再会重复这个过程了。)
将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结合起来,汲取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显然有助于人类理想社会形态的探索和实践。这种探索和实践,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极端主义者如何诋毁,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是值得一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将为人类打开未来文明之门。即便历史最后证实此路不通,中国人民的努力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人类的未来开辟道路,这个历史使命太诱人了。
我们不禁想起东方的“社会主义”理想,也就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人类的社会主义理想,人类理想的社会形态,真的只是一种幻想而已么?!我不想以此句问语结尾,我想引用一位哲人的话:“理想主义,不是一种幻想,而是宇宙中的真理!”
——完——
《社会主义何去何从》(三)
有人认为中国社会实际上已经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了。
但是中国的确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中国仍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而这条道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中国仍然具备。这个基本条件就是中国国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中国的金融、航空、铁路、邮政等等命脉企业仍然在国家的控股之下,而这种对经济命脉的控制,使得中国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表现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尊重,表现为对人的彻底自由和解放的尊重。这种尊重,能使个人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和需要,使得这个社会中的人们能够追寻人类远大的目标和梦想,具有为全人类谋福利的胸怀,而不会将眼光局限于个人利益的狭小天地,看不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和人类的终极关怀。当然,几百年以来,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东方国家,国有企业从来也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国有企业总是与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腐败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是一条死胡同。因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刚刚展开,中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远没有达到失败的尽头。只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与否,的确关系到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形态的努力的成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和命运。
黑格尔指出,人类的历史决不是乱麻一团,而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规律可循的有序历史;而马克思第一次尝试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尽管这种揭示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但毕竟这是人类理性第一次的尝试啊!它的成就不是已经很伟大了吗?!(如果将现当代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所取得的思想成就加在一起,作出一个历史地位和历史成就的评价的话,那么,马上就显示出现当代思想家们的可笑来。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太微不足道了,他们不但谈不上对人类理性的贡献,反而大大地侮辱了人类理性的价值。如果给一个历史评价,可以说几乎无从评价,他们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人类历史在哲学的,或者说宏观的意义上真的有规律可循,那么,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就可以基本判定。结论就是人类的理想主义情怀会再一次得到历史的肯定,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自然,这不是何时何地必然会发生何事的抓阄掷骰式的预言。
几十年内,社会主义的存亡成败就会由历史来作出回答。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看到这个未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担负起人类历史的重大使命;这个改革的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而中国人,将宣告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到来。中国人,决不会仅仅跟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中国人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纪元,同时也将创造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