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一个大风天,我跟一个朋友跑到了长安街上的三味书屋。我这个朋友是个律师,自称右派,经常参加讲座之类的活动。其实好像右派的讲座很少,至少比左派的少多了,像每星期至少在学生中发动一次讲座和讨论。左派历来喜欢搞群众运动。
这次三味书屋的讲演者是刘军宁,他的大名我算是久仰,虽说近几年才在网上开始红起来,文章的风格属于理雅派。什么是理雅派?这是我发明的一个名词,我们知道凡是人必有其自己的气质,作文章也是一样,虽是都以为在讲道理,方式却很不相同。理雅派就是那种理性较多,谨慎判断,措辞倾向典雅的风格。这样的风格看着不累。像陈永苗,同样是宪政论者,写的东西是唾沫横飞,纲领不清,措辞更是不注意观众是否容易看懂接受。
作为70年代就跟着西方自由学者走的刘军宁显然更有经验。他看上去也就四十岁左右,戴着眼镜,后面是缺乏安全感却爱追求真理的眼睛。
三味书屋的环境其实很有趣,大马路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楼是卖书的,都是些思想启蒙方面的内容。二楼就是喝茶听讲座的地方了,大概能坐二三十人。我跟朋友坐在中间,有免费茶水和免费服务员,让我感到很高兴。刘军宁似乎还不太习惯这种跟众人坐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麦克风的讲演方式,显得略显紧张,不过后来渐渐入了巷,思想的气氛愈来浓厚。
有趣的是青铜听着听着居然睡着了。刘军宁讲的题目是“中国是否需要文艺复兴”。很怪的一个问题。他去年底在南方周末上发文章,很多人响应。他认为中国的启蒙运动搞了很多年,没成功。原因是启蒙运动离大众较远,没有打下一个自由、人性认同的基础。而文艺复兴刚好是使自由主义原则大众化的方式,西方当然是走过这条路了。大概讲了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及一些基本观点后就没再继续讲,接下来是观众提问。第一个提问的明显是个托,滔滔不绝提了一些东西,声音比谁都大,笑死人。
其实很明显了,想搞文艺复兴的话当然是好事情。问题是能否走的通,以及怎么走。是否走的通,大家都关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否有这个哺育的能力。主持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没这个能力。想想也是,道教,儒教和佛教加上封建社会几千年,怎么都看不出有什么个人主义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刘军宁认为他是没有办法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只是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有什么需要大家一起来讨论,他自己要是知道的话那也是胡说。不过他暗示有可能“天道”是一个支撑的观念。
“天道”这玩意是什么?
至于怎么走,怎么把文艺复兴搞起来。刘军宁的回答是他也不知道,知道了就不叫文艺复兴了,叫刘军宁的文艺复兴理论了。多可爱的一个人,我对他充满自由主义思想火花的回答感到满意。
他肯定是不原意现在说这些拉。就像他自己说的,路还长的很。
这样的话,我是不可能再有什么提问了。并且我临时还有娱乐活动,就告辞了三味书屋。听青铜说后来大家还在一起吃饭搞腐败。有机会再去听听,闲着也是闲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