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印发展潜力的观察》
《参考消息》近期刊载美刊文章,认为中国基础设施先进,印度软件先进。而在长期增长潜力上,印度具有制度优势;中国硬件优,而印度软件优。并且认为在2015年,印度将赶超中国,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而一旦夺得领先地位,印度将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保住这种优势。
这种观念颇能吸引人,然而分析的思路过于平浅。比如基础设施先进不正是软体制优势的反映么?印度的体制优势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长期增长潜力上和后劲上么?也就是说,中国爆发力好而印度耐力好,这就象龟兔赛跑。但这一结论缺乏证据。规章制度和金融体系等软件,虽是支撑力量,但这一切在中国却处于急剧的变革过程中,因此只是一种分析的中间环节而不是稳定的根据。
比较中印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命运,必须从更根本更宏观的基础方面去考察。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人的个性与精神,国家的命运则取决于国家的素质或民族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具体层面,在当代表现为智力智慧因素。对这一核心因素的考察,可以见出中印两国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潜力。
这一因素,视诸往即可。单就哲学思想而论,中国古代一部《孙子兵法》就可以使印度智慧陷于尴尬境地。我们不必比较光辉灿烂的文明总体。中国在科技上有古代四大发明,而印度没有;印度虽然也有自己的科技发明,但在历史宏观系统中其智力显现不能与中国相比。而这也正是构成历史上东方两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差异的根据。这一历史地位和历史的表证,不能为未来的历史所改变,相反未来的历史将不断地重新证明文明的潜力和国民素质的恒定性。
这样,即便在制度文明上,模仿西方文明的印度也失去了历史的优势。就长期增长潜力而言,中国制度文明的改革发展,必将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开辟无限可能的前景。而印度的制度文明,则已经无法创新,因为整个西方的制度文明都已经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动机。
这就是中印发展潜力的实质比较,比之一些具体制度的优势更具有历史的底蕴。在未来知识经济或智慧经济的较量中,中国文明固有的力量将自由地舒展开来,而印度自然也一样。但是舒展的结果,必然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就是中印文明的差别,也是中印历史地位的差别。甚至有时候,在文化革命的阶段,这种差别还会表现得特别巨大。中国的发展兆示着人类文明的未来,这种未来极其宏伟壮丽。
——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