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集团不能设置思想禁区
我们现在的社会现状是:一方面高喊解放思想,一方面却设立思想禁区;一方面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旗,一方面又对理论与实践严重违背只字不提;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我们要的是摆事实讲道理,如果这点都做不到,那我再不会相信现在执政的是真共产党。
我们先说解放思想,我对现行的坚持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的提法有看法,认为提法不科学,由于口号不科学,势必对社会实践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解放思想不让人思考,这是不可能的。现就我对改革开放的口号思考如下:
改革也可以不开放 什么是改革?根据新华字典字面上的解释:改革: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比如技术改革,文字改革,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等;那么什么是开放?也按新华字典的字面解读第一层意思:花儿展开:百花开放。 第二层意思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公园每天开放,图书馆开放时间每天上午八时至下午六时,机场关闭了三天,至今日才开放。 第三层意思是性格开朗:性格开放。 改革一词是一个综合性用词,只要符合改革的需要,可以作出相应的措施,开放则是为了改革的需要的一种措施,改革是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就像手握方向盘,当前面出现向左转弯的弯道时,司机必须打个与弯道狐度相适应的方向角度,当前面发现道路损坏不能行车时必须刹车,不然就会翻车!改革不仅仅可以开放,也可以不开放,也可以闭关锁国,也可以半开放半关闭,也可以一段时间开放,一段时间关闭。总而言之,是否开放,是否关闭,是否半开放半关闭,要看改革实践的需要。由此,改革开放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就完全站不住脚。 我们先来看一看毛泽东时代成功的改革,婚姻改革,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刚成立,婚姻制度的改革,是针对一夫多妻,买卖婚姻,童养媳等旧的婚姻制度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就是不需要开放什么的。比如,新婚姻法废除了一夫多妻制、买卖婚姻、父母包办婚姻、“童养媳”等旧婚姻制度,规定18岁以上的青年才能结婚,婚姻由个人作主,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或离婚,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了婚姻解放,婚姻改革为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提高普通人民的幸福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婚姻领域真正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 这些改革就需要关闭,就需要抵制来国外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一心一意地实行自已的一夫一妻改革。在这当中没有外国人任何屁事,就是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已的意愿改的,就没有任何开放什么的,不就照样大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改革也可以放一点。这句话的意思,改革需要向外国人学习的时候,就学习。不需要的时候就不学习。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时代的卫生是怎么改革的。改革城市老爷医院,“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仅仅是西医与中医的结合需要外国西医的经验与技术。走“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在城市实行公费医疗。医院不以“钱”为中心,而以“救死扶伤”为目的。改变了几千年来看病拿钱无钱等死的老皇历。让劳动人民享受医疗保障。破除了“棺材铺里盼死人,医院希望病人多”的市场经济潜规则;形成了“医院希望病人少,免费普打防御针”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则。由于进行了合理的卫生改革,从1950年以来,中国使公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0岁以上,中国男人的平均寿命为69岁,中国妇女为71岁。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农村合作医疗”成为联合国向全世界推广的经验。哈哈,反而倒过来,就是说世界还要向中国开放呢。 |
“小岗”错得,“大寨”是对的
小岗还是那个小岗,大寨却不是原来的那大寨!小岗的现状大家知道可大寨已经不明原来的那个大寨!
大寨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缩影。大寨的贫穷可用过去的一个民谣加以说明:“打长工,没铺盖,卖儿女,当乞丐,有女不嫁穷大寨”。解放后的贫穷主要是由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全村七百多亩土地分布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七零八散、高低不平共4800多块。土地十年九旱,一下大雨就涝,亩产只有一、二百斤。但是大寨人的骨头是硬的,他们不向贫穷低头,而是认准了向穷山恶水开战、治山造田的一条道。
大寨人硬是靠人力,打石筑坝、填土造田,把荒山改造成了新的“大寨田”。共整修良田800多亩,植树造林1000多亩,修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修盘山水渠28华里。这样不仅扩大了地块面积、整平了土地,而且能够保持水土,能灌溉,旱涝保收,亩产在当时就翻了两番,基本上摆脱了贫困。看那长城般的石坝、天梯式的农田,谁能相信它完全是靠全村六十个劳动力手凿肩抬式劳动方式建成的?其中每个劳动力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担土80多万担。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担粪、担庄稼十万斤。他们打出和搬运的石方如果垒起1米高2米宽的大坝,能够从大寨铺到北京一个来回!
人们都把中国的长城称为世界的奇迹,那是经过上千年中国人建成的;而如今的大寨梯田石坝,几乎可以与长城比美,然而它却是靠只有几十个劳力的大寨社员仅用几年的功夫建造的!,
今天到大寨参观游览的人们,看到大寨已经是一个繁荣富裕的村庄。村里己建起了许多楼房,还有企业、公司、商业街,据说全村年产值己超过一亿元。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人们产生多么大的感动。而当面对半个世纪前大寨人战天斗地所留下的遗迹:那长城般的石坝、天梯般的农田、绿森森的树林,以及人们为陈永贵修的那高大的陵墓和纪念碑时,游人却由衷地产生出崇敬、感动之情!
在当时生产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大寨人之所以创造出了那样改天造地的宏伟业绩,完全靠的是农民组织起来、集体经济的力量。在那样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在那狂暴的自然灾害面前,如果没有集体的力量,人们只能是无能为力、任其肆虐。在私有制和分散经营下,劳动群众只能是个人顾个人,似一盘散砂,就象旧社会的大寨那样,四处逃荒要饭、给人扛活打工、甚至卖儿卖女度日。更不可能形成改天造地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翻身做主人的愿望。
大寨人之所以形成那样一种高度后凝聚力、意志坚强的集体,其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有陈永贵、贾进才、贾承让这样的好干部、好领导。他们大公无私、一心为群众、带头吃苦实干,真正是农民的优秀代表。在成立互助组时,陈永贵并没有考虑自已的致富,而是自愿地同村里那些缺少劳力、无依无靠、生活困难,被称为“老少组”(即多是老人和孩子)的农户在一起,并担任他们的组长。完全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为己任。在任大队支书时期,陈永贵白天带领大家上山劳动,拣最重的活干,晚上与干部们开会商量工作或到各家问寒问暖。大队干部每年参加劳动在300天之上。后来陈永贵兼任昔阳县工作时,也特别要求县、社里的干部们全年参加劳动必须在100天之上。他一直认为:干部坐办公室工作或开会都不算劳动,而只有到生产第一线同群众一起干活才算劳动。在生活上陈永贵总是同那些困难的农户在一个标准上,从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在赴外地出差时,在招待所住一宿听说要一元二角钱,他扭头就走,去拣那最廉价的小旅店住。后来到北京进党中央政治局工作,他不转户口、不拿工资,仍在大寨拿工分。后来当了国务院副总理,每月就享受国家36元的补助。吸的香烟一直是从太原买来的每包一角九分钱的香烟。……那个时代的干部们,真正实践了毛主席关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教导,这正是当时干群一心、各项事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原因。可以设想,如果那时有人提出所谓“党员干部也是人”、“干部要带头富起来”的号召,整天吃吃喝喝、酒场不断,拉关系、跑门子,甚至泡歌厅、搂小姐、包二奶等,那么还会有广大群众那种团结奋斗的志气、那种战天斗地的威力吗?还会创造出那种宏伟业绩吗!
大寨的经验,其实正是当时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体现。经过互助合作化运动,在解决了束缚中国千百年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之后,如何进一步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迅速发展生产力,这成为新中国农业发展的迫切任务。大寨、南街、华西。。。的实践表明:组织起来,组织起来,只有组织起来,才是中国农民的真正出路!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