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一个“像官场”了事
广西工学院社会科学系郑明怀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陈平原莅临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中大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共同出席广州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论坛时指出“中国大学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像官场!”“我反对第一流学者当领导!有的学者当了领导还在做学问,乱套了!”(《北大教授称“中国大学特点是越来越像官场》 2007年10月12日 金羊网-新快报 )
中国的大学的特点是越来越像官场,还是本来就是官场呢?恐怕不是陈教授一个“像”字就能说明问题的。
其一,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官,他们不是像一个官,本来就是官。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党办主任、组织部长、处长以及学校各个职能的领导哪一个不是官,你能说他们不是官吗?这些官一样有级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是副部级,一般本科学校的书记、校长(院长)是正厅级,院长(系主任)是处级,而且还享受这些级别的待遇。借用“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官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有官场。
其二,大学的运作在很大程度上与官场上的运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一般老师要听院系领导的话,院系领导要听学校领导的话,学校领导要听上级行政部门的话,总而言之,就是下级要听上级的话;学校一样有跑官、卖官、卖官的行为,一样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腐败分子;学校一样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派系之争、利益之争、权力之争等等。
其三,大学有不少人想当官,甚至想疯了。一般老师想做教研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想做系里的副主任、副主任还想转正、主任做了还想做院长,个别院长还想当学校领导。众所周知,当官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看看如今的那些课题负责人,有几个当官的领导手上没有课题的,当了领导,国家课题虽然难一点拿到,但是省级、市级的课题一般不在话下,要知道课题就意味着钱;评职称可以优先考虑;还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精神奖励,好处这么多,谁不想做官呢?
想当官的不仅仅是教师,校办、党办、财务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比一般教师更想当官,因为在这些部门,只有当官才有出息,一般教师实在做不了官,还能上课,可是他们呢,不能做官就没有什么出路,想做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其四、教师想做官,也就算了,糟糕的是,如今,不少学生也越来越想做官。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就四处打听高校的生存规则,一入校就想方设法与那些在学生会的师兄师姐搞好关系,为自己在学生会谋个一官半职做好准备,而加入学生会并不是真正想为学生做点事,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捞取更多的资本,在入党、年终综合评比、就业等方面为自己谋利。因而,很多人看到一些学生干部去院系领导家拜年、中秋买月饼送给领导这样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而一旦在学生会捞个职位,就自以为高人一等,有的学生干部仗着有领导在为其撑腰,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