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是一个一目了然的话题,也许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这肯定不是一个摸棱两可的话题,往文雅一点说的话,这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做工作需要热情,做工作需要能力,热情和能力是做好一项工作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这是无庸质疑的。但二者孰重孰轻呢?也许你会说热情重要能力次要,也许他会说能力重要热情次要。但到底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呢?
我们先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实例,然后我们再结合着实例来具体地分析一下热情和能力到底哪个重要哪个次要。
实例一:
几年前釜山亚运会的那场男蓝决赛很多人也许还记忆犹新吧,参加决赛的两个队一个是中国队,一个是韩国队。论整体势力韩国队要略逊中国队一筹(注意:是男蓝不是男足),可比赛的结果是,势力差的韩国队赢得了这场比赛。这里所说的势力就是本文中指的能力。
韩国队为什么会赢呢?原因很简单,韩国队凭借主场之利,在满场观众疯狂的呐喊助威声中队员们的战斗热情空前的高涨,他们的求胜欲望在此基础上也越来越强,他们越打越有激情,越打越有信心,他们终于如愿一尝地战胜了强大的中国队。
中国队输了,输在了没有斗志上,输在了士气低落上,也就是输在了缺乏战斗热情上。
实例二:
在中国近代史中,为了抗击列强的侵略,曾经发生过无数的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感人故事,其中有一场让人刻骨铭心的战斗却又是那样的让人惨不忍睹。
本实例指的就是当年英勇的义和团和凶残的八国联军的一场战斗,面对着八国联军的火枪火炮,怀着满腔爱国热情的义和团壮士们手持大刀长矛前赴后继地冒死往敌人的阵地上冲去,结果是一排排地倒在了敌人的枪炮下,一片片地死在了敌人的阵地前。
义和团壮士们的爱国热情不可谓不高,求胜的欲望也不可谓不强,但是却事与愿违地败在了强大的敌人手下。
实例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爆发了一场战争,也就是那场著名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进行了一场面对面地直接较量。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一方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另一方的武器装备却是非常的落后。
有着雄厚的财力和物力的美国,按理说应该具有赢得战争胜利的能力。可他们却偏偏输给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虽然落后,但他们却胜利了,他们胜在了士气上,他们胜在了高涨的爱国热情上。
伟人毛泽东对朝鲜战争曾经有过一段非常风趣地评价:“他们是钢多气少啊,我们呢?我们是气多钢少啊,要是我们的钢也多那就好了。”
关于热情和能力孰优孰劣的实例其实是数不胜数的,我们现在就先讲这三个,因为只这三个如果分析透彻的话也足以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下面我们就先分析第一个实例,比赛以前有关人士曾经预测过这场男蓝决赛,他们认为中国队胜算的概率比较大,因为中国队拥有NBN第一中锋姚明,拥有很多在亚洲赫赫有名的球星,而韩国队的获胜希望很小,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主场的优势。中国队的获胜希望有六成,韩国队的获胜希望只有四成。
可是比赛开始以后的实际情况是,韩国队把他们那个唯一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热情似火,他们激情万丈,他们把中国队打得手足无措、疲于应付。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热情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热情可以帮助能力的提高。
我们再看第二个实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当年的八国联军为何如此强大,为何如此有持无恐,因为他们所掌握、所使用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先进的科技成果,人家已经进入了热兵器的时代。而我们的义和团却还继续使用着那些古代农业社会的兵器,即所谓的冷兵器。
热兵器和冷兵器的较量就相当于一个武功高强的彪形大汉和一个体弱幼小的三尺孩童的较量,这根本就是一个不能较量的较量。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的能力太差,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能力的话,那么纵然你有千倍万倍的热情也是无济于事的。
现在我们看最后一个实例,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民渐渐地觉醒了,而且这时候中国又出了一个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精通哲学,谙谐事物内部发展的规律。他指挥的这场朝鲜战争是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的,同时也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创造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美国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虽然比起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那个差距来说要缩小了很多,因为那是冷兵器和热兵器之间的差距,即便志愿军和美国的差距是热兵器之间的差距,但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们的战士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我们的作战士气非常的高,但我们的武器装备却非常的落后,我们的作战能力看起来似乎也很差,那么这场战争我们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呢?
其实能力是可以分开来看的,比如说,能力可以分成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也只能说明我们的动手能力差一些,但思维能力就全看各自的发挥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人斗智斗勇,利用巧妙的战略战术,发挥我军高超的军事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弥补我们武器装备落后的不足,再加上我们的热情和士气,所以,胜利的天平就倾斜到了我们的这一方。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热情还可以挖掘潜在的能力,我们姑且把这潜在的能力叫--思维能力吧。
现在我们就再分析一下这个思维能力,在第一个实例中,由于中国队缺乏热情,因而他们就失去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第二个实例中,虽然义和团的战斗热情非常高,但他们的热情带有太多的盲目性,因而导致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混乱,这就更加速了他们的失败。只有第三个实例才是热情挖掘潜在能力最成功的例子,因为志愿军的热情是有理智的,因为志愿军的热情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毛泽东语)”
总结一下我们得出的结论:一、热情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热情可以帮助能力的提高。二、如果你的能力太差,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能力的话,那么纵然你有千倍万倍的热情也是无济于事的。三、热情还可以挖掘潜在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出一个总的结论:那就是在工作中热情比能力要重要一些。当然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没有能力或能力过低是不行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