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施加影响,不外乎言传身教。无论言传或身教,都必须通过物质起作用。身教不言而喻是物质的,言传也是物质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是实物的指代或抽象概念的指代,再抽象的概念离开物质一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的思想观念、哲学观点,全是你运用自己的经验构建的,没有人能为你构建,这是你自主开发的产品,纯粹是你绝对拥有的产品。一个人能运用的全部知识,就是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是以“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可恃唯我”。一个人能依据的客观条件,就是他所在的时代的条件,故“坚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所据,可据唯今。”
你领悟了原来不懂的道理,对你而言即是创新,它能为你所用,对你就有意义。别人的创新你不懂,不能为你掌握,对你就没有价值。别人的旧知识你还没有掌握,对你来就说也有价值,你掌握了它,相对于你原有的知识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只有这种创新,对你才意义。
求知好比摄食,应该主动,主动才能摄取你需要的东西,被动的乱吃一气,不能使用,反为所累。人的特点是有自我意识,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我意识的层次有高低,自我意识低的人常常让身体告诉他的需要,自我意识高的人则自己(主观意志)告诉自己需要什么。前者别人知道他需要什么,可以通过一板一眼的方式来培训他;后者别人不知道他需要什么,给他指定路线反而却害了他们。他们是天才,给指标,下任务培养天才的做法是扼杀天才的做法。人人皆是某种程度之天才,因为人人皆有某种程度之自我意识。所以,天才也罢,普通人也罢,都不能或不应该用“塞鸭子”的方法来培养。
最恶劣的教育莫过于把学生完全当作可塑造的泥块来捏,用种种办法使学生“疲于奔命”,使他们不得不听命于自己,根本不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这种做法如果不是无能,就是别有用心。即使怀有最美好愿望,最终结果不过是造成一个个教育者的复制品。那些听话的好学生许多后来都成为教师,于是又运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的学生。这些人是教育者的文化基因创造的,他们具有同教育者一样的文化基因。越是失败,越是责望,越是责望,越是控制,越是控制,越是失败。这就是中国教育失败,中国学生缺少创造力的原因。
如果只有赶超别人才算创新的话,那么,你基本上可以打消创新的念头。因为你必须按照“先进的”人们为你设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跟在外国的“先进经验”或别人走过的路后面跑,你怎么赶得上别人呢?他们怎么会让你赶超?你怎么能跑得过跨国公司?怎么跟得上学术权威?都让神甫指引,你什么时候才能直面上帝?要读很多书才有资格说话,哪里还有工农和年青人说话的份?这样的路何日是个尽头?
这样的创新只能走上爬行主义路线,爬行主义怎么可以称为解放思想?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规则?都是人自定的。哪有什么潜规则?谁立的规则?没有谁立,人自立耳。打仗哪有什么兵法?随机应变而已。人心作雾自迷,召魔自恐,如此而已。
历来什么知识工程都不出好结果,科学的春天怎样?以洋为师的结果怎样?冲击诺贝尔奖金又怎样?佛曰:学我者死。亦步亦趋,禁锢思想,怎能不死?
清代大学问家纪昀说过,许多思想观点古人已经有了,今人基本上不能有什么创新,所以,他不著书,只管编书,让大家更方便地学到古人的思想观点。如果我们对思想史有些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纪昀这句话基本是对的。历史上所谓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其实并不新,而是古已有之,后人的“新观点”基本上就是重新发明或把那些旧思想重新排列组合。
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创新的人,放心,你的大多数发现或“创新”,别人肯定也想过,你避无可避。既然避无可避,那就不必避了,蹈人旧迹又何妨?只要你的“创新”对你来说有价值就行。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不要让创新成为你的累赘。你不必理会别人怎么想过,你的想法是否比别人有新意,只要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就有最大之价值。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人岂能拘牵?
对一个人施加影响,不外乎言传身教。无论言传或身教,都必须通过物质起作用。身教不言而喻是物质的,言传也是物质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是实物的指代或抽象概念的指代,再抽象的概念离开物质一样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的思想观念、哲学观点,全是你运用自己的经验构建的,没有人能为你构建,这是你自主开发的产品,纯粹是你绝对拥有的产品。一个人能运用的全部知识,就是自己头脑中的东西,是以“横尽空虚,山河大地,一无可恃,可恃唯我”。一个人能依据的客观条件,就是他所在的时代的条件,故“坚尽久劫,前古后今,一无所据,可据唯今。”
你领悟了原来不懂的道理,对你而言即是创新,它能为你所用,对你就有意义。别人的创新你不懂,不能为你掌握,对你就没有价值。别人的旧知识你还没有掌握,对你来就说也有价值,你掌握了它,相对于你原有的知识而言,也是一种创新。只有这种创新,对你才意义。
求知好比摄食,应该主动,主动才能摄取你需要的东西,被动的乱吃一气,不能使用,反为所累。人的特点是有自我意识,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我意识的层次有高低,自我意识低的人常常让身体告诉他的需要,自我意识高的人则自己(主观意志)告诉自己需要什么。前者别人知道他需要什么,可以通过一板一眼的方式来培训他;后者别人不知道他需要什么,给他指定路线反而却害了他们。他们是天才,给指标,下任务培养天才的做法是扼杀天才的做法。人人皆是某种程度之天才,因为人人皆有某种程度之自我意识。所以,天才也罢,普通人也罢,都不能或不应该用“塞鸭子”的方法来培养。
最恶劣的教育莫过于把学生完全当作可塑造的泥块来捏,用种种办法使学生“疲于奔命”,使他们不得不听命于自己,根本不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这种做法如果不是无能,就是别有用心。即使怀有最美好愿望,最终结果不过是造成一个个教育者的复制品。那些听话的好学生许多后来都成为教师,于是又运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他的学生。这些人是教育者的文化基因创造的,他们具有同教育者一样的文化基因。越是失败,越是责望,越是责望,越是控制,越是控制,越是失败。这就是中国教育失败,中国学生缺少创造力的原因。
如果只有赶超别人才算创新的话,那么,你基本上可以打消创新的念头。因为你必须按照“先进的”人们为你设计的道路走下去。可是,跟在外国的“先进经验”或别人走过的路后面跑,你怎么赶得上别人呢?他们怎么会让你赶超?你怎么能跑得过跨国公司?怎么跟得上学术权威?都让神甫指引,你什么时候才能直面上帝?要读很多书才有资格说话,哪里还有工农和年青人说话的份?这样的路何日是个尽头?
这样的创新实际上是消灭创新,它只能让人走上爬行主义路线,爬行主义怎么可以称为解放思想?其实,世界上哪有什么规则?都是人自定的。哪有什么潜规则?谁立的规则?没有谁立,人自立耳。打仗哪有什么兵法?随机应变而已。人心作雾自迷,召魔自恐,如此而已。
历来什么知识工程都不出好结果,科学的春天怎样?以洋为师的结果怎样?冲击诺贝尔奖金又怎样?佛曰:学我者死。亦步亦趋,禁锢思想,怎能不死?
清代大学问家纪昀说过,许多思想观点古人已经有了,今人基本上不能有什么创新,所以,他不著书,只管编书,让大家更方便地学到古人的思想观点。如果我们对思想史有些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纪昀这句话基本是对的。历史上所谓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其实并不新,而是古已有之,后人的“新观点”基本上就是重新发明或把那些旧思想重新排列组合。
如果你是一个有志于创新的人,放心,你的大多数发现或“创新”,别人肯定也想过,你避无可避。既然避无可避,那就不必避了,蹈人旧迹又何妨?只要你的“创新”对你来说有价值就行。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不要让创新成为你的累赘。你不必理会别人怎么想过,你的想法是否比别人有新意,只要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就有最大之价值。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人岂能拘牵?所以,毛主席说:“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