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菡阁
9月底胡因梦到广州的时候,连带着广州的新富们也跟着有点小骚动。
只不过这阵骚动不是冲着她是李敖前妻去的,而是冲着她在前艺人、作家、职业翻译家之外重新被确定的社会身份——身心灵整体讲师、治疗师去的。
原因无它,只是胡因梦近些年来游弋于东西方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大师之间,却最能撷取禅学的精髓,一直致力于以心灵工作坊的形式推行净心与养生的自我灵修途径。
有钱却没有快乐,有地位却是最缺乏生活品质
早几年,被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同时夹击的广州新富们已先知先觉地认识到本群体的生存状态必须改变,也始终在探寻心灵喜乐的出口。
赚钱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毕竟是属于最低级的生物本能;但如果已经过了这个阶段,难免想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来应对世界的混乱。尤其作为创业者,他们的内心秩序,必将折射成公司的企业秩序。在这个秩序里行止取舍的结果,不单是自己的得失,还有这个公司所有员工的时间成本。这时,是坚守秩序还是变更秩序;同时,又有“我”这个主体的太多 “恐惧”、“怀疑”、“焦虑”存在,其内心所受的煎熬,实在不可以只用知识或者经验就能得到解决,而生命与健康本身也让号称先进的现代科学依然有太多无奈。
到这时,已不再年少冲动而又仍旧心怀理想的新富们,会把部分精力放到寻找心灵归宿上。他们既不赞同父辈们对神佛已经物化到近乎迷信的方式,也始终觉得西方信仰里的思想与在东方哲学思维里成长的自己还是有某些隔阂,所以最后还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现今已征服西方世界的“禅”。
只不过在这里的“禅”,变成了更有国际意义的符号“ZEN”。而“ZEN”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量大到连餐盘和家具都能时时见到ZEN的意识存在。
就像近两年来炙手可热的《当和尚遇见钻石》,书中讲述了一位佛学博士以佛法在商场上缔造华尔街传奇,Michael Roach 说“无论是商业活动,还是古老的佛教智慧,甚至是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富裕自己的生命,达到自我内在与外在的丰盈”。这是最能进入广州新富们心灵的一个答案。
于是,新富们的别墅成了流动的灵修所,每到一定的时间,大家会聚在一起交流和研习开悟后的心德;有了一定心德积累的新富们还会常去福建长汀的“内观”中心,在那里关掉一切通讯工具,忍受10到20天的完全孤寂和隔离:一日两餐,终日饮茶,凌晨4点起来早课,晚饭后还要在禅堂辩经……貌似艰苦的生活却让新富们上瘾。
比如:
刚内观回来的张先生回家后,没有见到张太太,留言条上写着,她等不及他回来,因为内观中心通知她终于有空位可以前往了;
玫瑰说她近来收到的最贵重的一件礼物,就是男朋友Jeff 亲手抄在宣纸上的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最喜欢流连夜店的Moon突然失了踪影,据她发给朋友们的短信上说,她目前在香港离岛,正在上生机断食疗法的瑜珈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