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城市的人均月收入2700人民币。
妈妈说油越来越贵了,现在走亲访友,送一桶油最实惠了。“咯,你大伯周六来家里,特意拿了一桶油!”
上月超市做活动,一桶食用油特价39元,妈妈刚好在超市买东西,眼看着一批油到货,人们潮水般涌过去,“有人用车推了十几桶油,我还以为是超市装货的人呢!”
我们家生活在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城市里,但在数字上绝达不到2700的水准。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对于食品价格的变化也并不敏感,可是在中国,最大多数的人,对于生活中的油盐酱醋,是不得不去斤斤计较的。超市踩踏事件之后,有的人骂洋鬼子,有的人恨铁不成钢地责怪中国人素质低,喜欢贪小便宜。在中国,一向被认为素质低的还有6亿多的农民。穷,进而要贪小便宜,进而就素质低,这是主流的完美逻辑。也许一个家庭月收入只有500元钱的时候,她/也不应该抓住这不断上涨的物价空隙,为自己的家庭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至少不需要再买油,就用水煮着吃,还不是真穷,真穷连油都不需要了!
一桶油便宜10元,买到10桶油,就能便宜100元,这是多大又是多小的一个数字,一个可以喂饱三口之家一个月的数字,一个只能供人喝杯茶的数字。
我们家在城乡结合部,那里有良田,有湖水,有浩浩荡荡的长江东去。三四月间,你就能看到满眼的碧绿,那是这个国家得以立足的粮食,以及湖泊中渔网上蹦跳的鲫鱼,草鱼,鲢鱼。现在这里成了满眼黄土,未来它将是某个开发规划的一部分,这并不是不合理的事情,城镇的改造,农民的进城,是解决城乡二元体制的手段之一。只是在全国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着,监控以及合理的规划并不到位。耕地不断在减少,而被毁坏的耕地可能长时间内都呈废弃状态得不到开发。一个地方粮食蔬菜供应量减少,看起来是一件不大的事情,可扩展到全国,就是不断抬升的物价和奔抢食用油的人群。粮食价格的上升对提高农民收入的确有好处,只是谁又来保障城市低收入人群甚至是普通居民的生活?如果我们的一次次改革就是让富的人更富裕,让中等收入的人去补贴金字塔的底部,其结果就是形成糟糕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形态。
农民的收入需要提高,但农业需要国家的财政补贴,中国现在并不具有大额补贴农业的能力,其后果就是在一定限度内提高食品价格,试图使财富的分配走向能形成向下的流动。只是这个流动并不伴随着资源控制能力和机会的相应变化,资源依旧向顶端集中,财富的生成遵循固有的路径,然后政府按照相同的数额,从顶端和中间部分各抽取一部分反哺给底端民众。更绝的做法是将顶端和中间部分平均起来抽取相同的比例,结果中间层付出的更多,向下流动的社会态势形成了。
中国有句古话:开源节流。现在显然是重在开源的阶段。如何打破资源的高端控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资源发现和利用的过程中来而不是让一部分人独占。另一方面,对财富进行合理的二次分配,以保证在资源独占中占尽好处的富人以及特权阶层缴纳相应的税收,我们总喊着不能仇富,不能眼红,但是在这样一个资源分布不均,控制力不均,参与机会不公平的环境中,不可能对金字塔顶端和中间部分无所区别,谁能计算出资源的独占会为自己带来多少财富?
我们都是纳税人,亦觉得有义务参与国家的二次财富分配,以帮助弱势的人群。可是如果依法纳税的后果,只是让更多的平头百姓哄抢食品,加速这个社会的向下流动性,只是让顶端更有锐利度,让底部更宽阔,这必定是任何一个国家政权不愿意目睹的事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