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世文:个人利益与改革与失道寡助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这场经济体制改革,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之一,就是个人利益原则。如何认识与引导个人利益,将决定改革的方向和成败。 众所周知,人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既有其自然属性,又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性——社会属性。人这种社会动物的本性究竟是什么呢?是人的需要,即人的个人利益。因此,马克思说过,只有具有利己性的人才是现实的人,它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但,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指个人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是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663页)这就是说,这些彼此隔绝的互相排斥的原子,必然会因个人利益的冲突、撞击而过度互相损耗,适得其反地导致社会增进个人利益功能的丧失和减弱。 因此,对个人利益,既不能不考虑不顾及,又不能放纵,使其无限膨胀,应使其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尽可能的相互协调、统一,并在发生冲突时服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 当今社会上的无数事例和数据都表明了近年的的所谓改革的基点恰是刺激、调动、放纵和扩大个人利益,而不是以公共利益、社会利益为核心为目标为标准为纽带地凝聚人民。这个基点的不同,恰恰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只有所有的人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公共利益而运行时,才能齐心合力,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正所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最大的社会效益,才能带给每个人最大的个人利益的满足。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 连古代的圣贤都知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道归隐,天下为家。”其实,真正的“道”,就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与物质的同体。它们统一在客观存在、客观实在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这个概念,就是指客观存在、客观实在,而不是只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学意义的物体。所以,“道”,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宇宙最本源的精神物质。 近年的改革对个人利益的认识和导向有很大的偏差和失误。君不听人们的口头禅吗:“他为自己谋幸福,他让人民各管各”、“有钱能使鬼推磨”、“老实人吃亏”…… 可见,改革正在走一条“失道寡助”的错误的路线。由于中国背弃了马列毛主义,背弃了社会主义,正在重新崛起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国家骂中国是“华修”;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骂中国是“华帝”,指责中国对他们剥削和掠夺;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不满意中国队他嫩的膜拜和紧跟,仍然在千方百计的阻挠中国的崛起,仍然千方百计地要灭亡中国,以确保他们的利益和霸权。 “存着决定意识”,仅仅做些说教是解决不了“金钱至上”“个人至上”和全面腐败等问题的。不另辟蹊径,而一味效仿资本主义,也是不能让中国与发达国家比肩的。只有实行公有制并破除私有观念,才能够将全社会的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使人们从一堆彼此隔绝的互相排斥的原子转而成为彼此友爱相互帮助的真正的有尊严有幸福的大写的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才能相融一致,才能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全世界。 写于1993年秋季,修改于2007年6月10日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