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沈阳下起了大雪,我在家里观着漫天的飞雪,想起了《水浒传》中林冲风雪山神庙斗杀陆虞候、富安等人的章节。
《水浒传》中最有悲剧性的人物就是林冲,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相当于现代陆军中的一个营级指挥官,他是真正的苦大仇深,和高俅的义子有着直接的利害冲突。因为高俅的义子想和林娘子发生那种关系,才陷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高俅被好汉们抓上了山,林冲没有得机会下手,最后屈死,真是悲剧性的人物!
《水浒传》中的大投降派就是宋江。宋江是一个小地方的刀笔吏,号称自幼曾读经史、长成弈有权谋......他年若随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就是这个人带着水泊英雄的农民革命队伍走上了与方腊、田虎农民起义军为敌的道路,向封建王朝投降按受招安。
在小说中,宋江是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为人乐善好施,广交天下豪杰,得到了一个山东及时雨的绰号。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呢?作为地主阶级他的阶级利益和封建王朝是一致的,就是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他的小恩小惠是为了缓和同当地贫困百姓的阶级矛盾,保护自已家的财产。广交天下豪杰,和绿林好汉勾勾搭搭,也是出于要保护自已家的财产,官匪一家联合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水浒传》的施耐庵是明朝人,也是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不是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更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这样说就象是在说关公战秦琼。马克思说过,统治阶级不仅在物质生产资料方面占据统治地位,同样在精神生产资料方面也占据统治地位。他写的是宋朝的故事,水泊英雄们的悲剧性结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中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历史上,绿林好汉们大多有三种结局,第一种彻底推翻封建王朝,同时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这些好汉也就完成了农民革命事业,成了紫袍金带、位列朝纲的开国元勋、封候任相成为新的统治者,再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第二种未能彻底推翻封建王朝,或割据一方或按受招安成为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人是不可能得到统治阶级真正的重用的,往往最后还是悲剧性的结局,《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就是这种结局。第三种,被封建王朝的力量镇压下去,成为历史上为人民群众所纪念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就是这种结局是第二种,但是,为什么结局会是那样悲惨呢?他们大多是战死在镇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战争中,也就算是为朝廷尽了忠。为什么不写一个完满的结局呢?也可以写成108将得胜凯歌还,皇帝封官加禄那样多好啊?反正都是戏说,这不更能宣传君恩浩范吗?这样写,还会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意思。
显然写成这个结局,是不满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少恩和朝廷大员的狡猾奸诈。是对宋江无耻的投降主义的咒骂和指责。是表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抗议。
一次农民革命能不能推翻封建王朝,取决于很多社会条件,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还不具备农民革命成功的社会条件,只有大多数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在死亡线上挣扎才可能形成这种社会气候。也就是说社会矛盾要发展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做为革命的领导人也需要有革命到底的勇气,这在《水浒传》中两位主要的领导人物身上我们并没有瞧到,晁盖身上并没有种精神,宋江就更不用说了。晁盖是因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事情败露才被迫上了水泊梁山躲避朝廷的捉拿,宋江则是因为提了反诗得了死罪才上了水泊梁山。从他们俩身上瞧不到王者的气度,和对自已结局的深层思考,这方面宋江倒是想的比较多一些,但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半心半意的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一心一意的想按受招安。最早上山的林冲,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更不会想到要推翻朝廷的大事,恐怕想都不敢想,他恨的只是高俅。军师吴用,从他的名字就知道他很没有用,他只是一个小学老师,有一些奇能淫巧。我们无法把他同另一部同时代的作品《三国演义》中的蜀丞相诸葛亮相比的。
从最初的水泊的领导核心构成,来和《三国演义》中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进行比较会发现,水泊的领导核心构成没有真正具备战略头脑的灵魂人物。
后来的《水浒传》中,这样的灵魂人物倒是有几个,比如小旋风柴进、双鞭呼延灼、卢俊义等等这些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被迫上了水泊梁山。但是这些更是和封建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都带着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烙印来到了水泊。这只革命队伍成分复杂,都不是有长远眼光的人物,所以他们能接受招安也就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