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 是 私有化的改革开放的政治大纲
“小康社会” 出自于孔子的《礼记·礼运篇》中。孔子在对他的弟子说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之后,接着提出了“大道即隐,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 孔子的小康社会是以礼为纪的私有社会。自孔子之后2500多年,后世的儒家虽然主宰了中国历史进程,但无一人提过小康社会。他们心中非常明白,历史上的统治者需要的是私有专制社会,不会有什么小康。倒是篡国夺权的明成祖朱棣曾作为施政纲领。其结果是财产迅速的集中,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明王朝的迅速腐败。“小康社会”, 同“大同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以及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 道教的“ 天堂”, 基督的“ 天国” 一样。都是一种理想社会形态,也就是纲领。“小康社会” 也是社会形态,作为政治家是怎么会把它当作一项经济指标,而隐去了“私有化” 的本质。这显然是一种偷梁换柱之术,不仅欺骗了当代的中国人,也欺骗了中国共产党。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每一举措,口口声声,步步不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也就是彻底的私有化这一政治大纲。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