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恶,还是性本善?
这是几千年来文人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新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开放路线的哲学基石是:人之初,性本恶。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利己的, 精神和觉悟是虚的、靠不住的。公有制不符合人的本性,不能长期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靠调动人的私欲才能快速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富裕后,社会其他方面才能发展。因而,他们所谓的改革,就是退回私有制,退回资本主义社会。
可以明确地说,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我说,人之初,性本中。即:人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趋利避害。
应该说, 人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社会性很强的、离不开精神活动的动物, 人是可以改造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只是一种意识、品德,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人的本能。一切生命体的本能,是为其生存、发展、繁衍、进化而趋利避害地选择。人,当然也不例外,其本能是永无止境地追求更大的发展、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幸福,是因此而不断地进行趋利避害的选择。
是选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还是选择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友好互助?完全取决于外界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这就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存在决定意识”。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生存条件极其艰苦,人们只能选择原始的共产主义制度,集体奋斗,团结互助。谁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必将被大家撕成碎片。试想一下,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不必非要很多人在一起生活、劳动,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更有利,于是又逐步选择了私有制。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们的私有观念、私心也就越来越重了。假设未来的人们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共产主义的制度,生产资料公有了,生活资料按劳、按需分配了,消灭了阶级剥削、阶级压迫,人人平等,互助合作,国家成为每个公民的强有力的经济后盾,还有什么必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呢?即使有人那样,也会迫于大家的公愤、批评而收敛、改正的。被国内外誉为“红色亿元村”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南街村、北徐村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人说,觉悟、道德等是不长久的,靠不住的。首先,不长久的觉悟、道德,不是真正的觉悟和道德;其次,觉悟、道德只有建筑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长久,不解决经济基础问题的“纯说教”当然既不持久又不可靠;再次,并不是一解决所有制等社会问题,人们的意识形态马上就转变了,还要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训,还要健全法制、纪律等等,逐步引导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放弃私有观念,成为一代新人类;又次,在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个人的道德有可能是靠不住的,但是,人民整体的、集体的道德确是靠得住的____因为公有制已将人们结成利益共同体,国家和集体是人们的靠山,人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们会对破坏国家、集体利益的人和行为进行批评、反对、抵制的。对此,又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也有讲道德的。不错,但它靠的是法制的威慑力和宗教的影响力,既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道德问题,也不是治本的方法。只有共产主义的社会存在才是治本的方法,才能让所有的人(包括资本家)都得到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两方面)并自觉地全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因此,我国的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向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应当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方向。
因此,我国的改革开放,决不能走向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应当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方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