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毛\东的中庸之道 或兼论毛\东执政时所取的中庸状态1
在人们的眼里,中庸就是中庸,还分什么孔子的、毛-东的、周\来的吗?
作为当代最有成就的社会科学—哲学家、总体社会人学说与辩证唯物主义先验论学说的创始人--泽东小学生(自封的),以他独到的眼光,看到了中庸的不同事物与状态;因而认为中庸内容所含的丰富事物,要比现实中人们对中庸的认识多的多;决定不同状态或对象为中庸者,乃是主体能动的精神意志或把握事物的理念、极其主体为实现理念而作用于对象的活动。
那么,什么是毛\东的最具特点的中庸之道呢?答案是一句话,那就是保持社会有活力且能促使社会进步发展的社会运动状态;这种状态,也是毛\东时代所说的革命性。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左”。
人们不禁要问,“左”就是“左”,不是中,是事物的一极,与“右”相对,如何成为中庸呢?这里就要靠学问了,发现这个事实与原理,就是学问所在。——当前中国意识形态之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对这个左的认识上的分歧。
中庸意为平和、与不偏不倚之类的主张与状态;有人进一步理解为掌控成平衡状态(请参阅《关天茶事.中庸的真谛》——刘尚东),这没错,这也是中庸之意;但这还不够,这与事实还有差距。
这里有两个重大真理作宣传,希望这样的真理能够对各国的发展有益。
一、 中庸存在于一切事物于一切认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毛\东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后来果然发现了人们已认为不可再分而不存在的“毛粒子”。无论这个结论以后是否正确,但社会科学不需要那么精细,到这里为止,已经足够可以证明任何事情都可以有中间、或中庸了。
这个结论意思是说无论是事情的中间还是顶端,无论是事物的哪一节,他都有中庸的存在。
大人有大人的中庸,小孩有小孩的中庸;大事有大事的中庸,小事有小事的中庸;国家大事有国家大事的中庸,平淡无奇的百姓事,有百姓事的中庸;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有中庸。这个中庸是否是中庸,关键是主体的主观意志与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或组织系统.这样的事例到处可见,为节约文字,这里不举了。
二、 毛\东的中庸有两大特点:
1、 “左”而又“左”与“右”之间的中庸。
2、 社会历史发展实质之中的中庸。
第1个特点:“左”而又“左”与“右”之间的中庸。毛\东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全面地发动文化大革命,因而在某个短暂时期里、某些地方容忍了“左”而又“左”的办法,例如,红\兵大串连等;为了保持革命的稳定性和保持革命成果,在有些地方采取了“左”的办法,例如:创造了十大样板戏;在保守派过强的情况下,罢免了几位,并提拔一些新生力量与中间力量;为了约束某些地方的极“左”,有些地方采用了右的办法,例如:在后期关押了几位极左人物,又在许多地方约束了一些极左人物与事件,还保护了一些右派人物。总而言之,毛\东将文化大革命的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事件,在总体上使社会向着革命(或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的运动状态、或“左”的状态。这就是毛\东的中庸之道的一大特点。(当然,实际的实施结果,可能精确毒不够,但又有谁能做得更好呢?没有吧!所以不能因此而不见成绩的西瓜,只见相比成绩而言的过失这个芝麻,所以毛把这次运动打了70分,这是客观的).
第2个特点,也是本文的最大成就(亮点),那就是社会历史发展实质之中的中庸。
社会历史发展实质之中的中庸,也就是说,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质上来考察,毛\东的“左”道,实际上并不左,而是“中”。
那么,这个结论,到底是如何理解的呢?其道理是这样的:
单个的人、或小团体、或社会的总体的本质特性,与自然物、与人们行为所引起的单纯事件本身(即不包含人的能动的主观意向的本质特性的)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就事论事的,没有或剥离了人的能动的主观意向性的本质特性,而前者却包含着人的意向性的、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的各种理性的积极与主动的主观能动的发展状态,包含者人的主观意愿的本质特性(以后另文论述)。因而后者的中庸,往往是比较注重事件、或事物的本身的、并因此而确定的死得中庸;而前者除了事件本身以外,还要考虑到人的这种主动发展的特性,因而它是活的中庸。
平时我们往往用他的情感、志向、计划、设想、动机、目的,能做什么、发展下去将是怎样等等来考察人的行为。这就是说要考察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不是只看他已做了什么事做到怎样的程度。这就是与具体的评价一件事物不一致的社会存在。
毛\东把人、把社会看成是活的、是有理性能力并正在发展着的一个实在,因而他不把中庸定在能够一目了然的死的表象上,而是定在了能够保持社会有活力且能促使社会进步的社会运动状态,即是革命性状态。这是符合人或社会求发展这个本质特性的。
其实这才是人与社会的真正的客观的实在,这才是符合科学的客观与真理。
毛\东看到了人与社会的本质。
而右派们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其他的原因,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光短浅,看不到人与社会的本质;因而把人与社会看成是机械,死的,没有能动性的,因而把中庸定在了就在眼前的、看得见的现象上,而不是本质特性上,因而产生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一系列不良的结果。
――这是世界普遍性的问题所在
所以毛\东的中庸之道,是科学的中庸之道,是对中庸文化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