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写了一个《我所了解的房地产开发》觉得那篇文章写的还不够深入,所以再写一个《房地产开发内幕》。因为我是当事人,所有的动迁房、商品房、门市房、车库相当一部分是我卖出去的,所以我对此了如直撑,所引有的数字和人物都是基本准确的。
一、动迁后建房的钱从哪里来:给动迁户建房的钱,可以分为四个来源。1、动迁户交的动迁款,动迁款是原面积425元/每平方米,新增面积525元/每平方米。比如一类户型,一个动迁户原来面积是8平方米,要新增到45平方米,那新增的37平方米就得拿525元。这样这个人家就要拿出21725元人民币就行了。一类户型是不好设计的,因为要按照具体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设计来设计去都得设计到51-53平方米之间,那么余下的面积就得拿925/每平方米。
在此之前,对这件事情我也没有仔细计算过,这回要好好算一算,我们在宏业小区的开发过程中安排了多少动迁户;
5号楼总共是8个单元,安排了不到6个单元;一层楼是门市房,5号楼大多是一类和二类户型6号楼是商品房;一层楼是车库7号楼安排了不到4个单元,总共4个单元;8号楼安排不到8个单元;一层楼是门市房9号楼安排了3个单元,总共7个单元;一层楼是门市房10号楼全是商品房;一层楼是车库
所有顶层不安排动迁户籍。
每个楼都在6000平方米左右,所有面积中安排动迁居民,占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也就是15000平方米,按第平米500元计算,可以收750万元的资金。我算的不太准,上下有很大的差,750万元是最低标准,可能比这要高,具体多少钱,只有会计知道。
施工方工程队施工垫付二层楼的资金;销售商品房得到一部分资金;银行贷款贷来一部分资金;
也就是说如果建总共4000万元的房子,打底的资金有1000万元就可以了,其它资金只要开工了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二、老百姓的住房在此时是如何的?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这时住的是不是还象1977年末时那样挤。
沈阳的住房建设起步较早,因为沈阳是大城市,还是重工业城市、工人阶级特别多的城市。所以各个工厂都有自已的直管房,当时市、区房产局管的房子并不多。沈阳市的住房建设早在198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了,到2000年的时候,成片的棚户区已经不是很多了。
在铁西区,当时最大的一个棚户区已经接近改造完毕,那就是艳粉区。而我公司在2002年开始的九林居工程,就靠着这个棚户区。
沈阳市各个工厂自建房的工作大约是在1995年前后停止的,以后就是商品化了,但是建设商品房也一样要动迁拆迁原来的棚户区。为什么各个工厂的建房停止了?那是因为从1992年开如各个工厂的经济效益就大不如前了,当时有一年春节,机械局的工会主席在我厂的职工春节联欢会上就说,你们厂子的效益还是不错的,很多大厂重型、矿山、低压都要开不出工资了......
工资改革是在1990年前后开始的,我1989年第一个月的工资是89元人民币。1990年以后,我每个月就可以挣300多元了,工资改革了!当时很牛啊,我有一次遇到了我中学的一个同学,是个女生名叫朱旭,她当时在4路公交车当售票员,一个月才100多元。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一个小老爷们还没有女人挣得多,那就去死你。
至于购买商品房就有一些困难了,不过银行这时给贷款,可以贷款80%,我还亲自跑过贷款手续。贷款买房就成了房奴,不过这时宏业小区的房价并不高,最低的房价只要1590元/平方米,现在附近的新房价已经到了4000元/平方米。
有一天,我到附近一家商店去买东东,商店里的人就说,要是早认识你就好了,现在的房价太高了,那时要买省一半还拐弯。有人认识我说,当时听你的就好了,当时我就和他们说,房价刚开始长,一定会长得很高的。
上面讲的是当时我公司动迁时工人们的收入和存钱状况。
到2000年前后,铁西区已经进行了60%的动迁改造,当然当时建的房子还不够大,也不够好,功能也不完全,还属于解困性质,面积在35-70米之间,2000年前分的也比较公平,所以那时动迁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严重就是这几年的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