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陷入机械唯物论的巢臼
看了本网新马《关于南街村信息的思考》一文对南街村负责人之一段主任讲话的评述,他认为段的讲话不当强调了精神的作用,我也想说几句。
段主任的说法并不错。相反,的理解有点机械唯物论。马克思主义承认人的认识过程的最终起点是物质,但进入人的实践的物质长期与精神处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在物质向精神转化时精神处于第二位,在精神向物质转化时精神就处于第一的地位。因此,他们的第一性与第二性有相对性。毛主席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正是对马列“两性论”的补充和发展,他更准确地反映了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的过程性,更利于避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精神变物质的时候,精神就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这就是列宁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道理。的理论并不符合南街村的发展实际。改革之初,南街村也由某些人搞起了私人承包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是王宏彬等一部分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不甘资本主义在南街村的复辟,推翻了这种复辟,在南街村才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这是社会主义的精神变成了物质。评价一个人言论的是非,不能脱离说话的环境、条件,不能脱离论域。在南街村和其他地方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关系,决定的条件是当权人物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段主任在这种条件下强调精神的作用完全正确。当然,这种社会主义精神是有物质根源的,是马克思等从几千年的人类物质生活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如果要求段主任也作这种画蛇添足的表述,那就是烦琐哲学。
的论述还有自相矛盾之处,他要论证南街村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关系诞生的精神条件来源于物质,就说南街村人必须看到南街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才会产生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精神。人们不禁要问,在南街村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关系以前,又哪来的集体经济呢?这不是同语反复、循环论证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