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让“虎照”真伪变复杂
:郭松民
截止到今天,已经沸沸扬扬了数月之久的“华南虎照”的真相仍然不能浮出水面,并非偶然的是,一本“显示华南虎调查队可能受贿”的“秘密帐本”却悄然浮出了水面(12月20日《新快报》)。通过对这个帐本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官场中一些耐人寻味的潜规则,也明白了从技术的角度看并无任何复杂之处的“华南虎照”何以会变得如此复杂。
根据这个帐本,陕西省林业厅华南虎调查队在镇坪县调查期间,其开销主要都是由当地政府承担的,花费不吝:“光是‘芙蓉王’就抽了16条又6盒,仅烟酒茶一项共花费6472.5元,吃饭及水果用去10685.5元,洗脚唱歌用去3030元。”
我感到不解的是,假如这些费用主要用于调查老虎的踪迹以及必要的生活保障,也就罢了,但许多明显是毫无必要的消费,比如“洗脚唱歌”就花了三千多,这和调查老虎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洗了脚就能跑得比老虎还快?老虎听到调查队员的歌声就会从森林中探出头来?
显然,答案只有一个:结论已经先于调查而存在了,因此调查队并非是奔着“虎照”的真相去的。他们来到镇坪县,只是为了向舆论和公众表明,林业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但镇坪县究竟有没有老虎,却并不取决于他们的调查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他们的心态为什么会如此放松,又是抽“芙蓉王”,又是“洗脚唱歌”,却偏偏不急于进山找老虎。
从另一个角度看,调查队和镇坪县林业局有如此密切的利益纠葛,则无论他们拿出什么样的调查结论,也都很难取信于舆论和公众,因为人们无法从中排除利益对调查结论的影响。
另一条记载就更有意思,镇坪县林业局和调查队长卢西荣竟然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卢每争取一个项目给镇坪,按项目资金的20%返还给卢个人”。虽然卢西荣和镇坪县都坚决否认有这样一个协议,但对官场内幕略知一二的人,恐怕心里也都明白七八分了。
假如这条记载被证明属实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另外一条潜规则:有能力影响“项目资金”的人和“项目资金”的受益者结成了一条套取和瓜分公共资源的“产业链”。“华南虎”不过是这条产业链得以启动的一个因素罢了。
这个发现让我们明白了镇坪县以及陕西林业厅的有关官员为什么会“骑虎不下”,尽管调查来调查去,一直拿不出真正有说服力的结论,但却始终一口咬定“华南虎照”是真的。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是:如果承认“虎照”是假的,整个“产业链”就会戛然而止,不再继续运转了,相关人员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即便是镇坪县真的有那么一只华南虎,它的命运也将是很可怜的,拨给它的“项目资金”刚到就有20%被返还,剩下80%又要买“芙蓉王”,又要“洗脚唱歌”以及用在别的什么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的事情上,还能有多少用来保护老虎呢?
我确信,“华南虎照”不会成为千古之迷的,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的,但由事件中折射出的各种官场潜规则,却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我们应该通过怎样的制度设计,来使潜规则无所遁形,使政府官员能够对真相负责、对公众和法律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利益负责?在我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虎照”真伪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此找到杜绝此类闹剧再次发生的途径。
http://news.qq.com/a/20071220/000543.htm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