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篇文章我很受感动,我是一个沈阳人,当过工人,我早就听说过,1970年代以前,“辽老大”一直喊得震天响!
既然我们是老大,我们就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做出一些贡献,我们东北人并没有那种小家子气,因为整个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区,是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产业工人最多的地区。
我小时候,确实是三两油、苞米面、高良米都吃过,但是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离沈阳不远的新民、盘锦等地就是中国最好的大米的生产地区。当时沈阳市主要供应的都是这些粗粮。
此文中提到:&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 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 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总理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上,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 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这里我不得不说这么一句话,在一些关里人的眼里,东北地区乃至新疆、内蒙古都是划外之地,我想问其,如果没有了这些地方,到底中国还有多大的土地?
****************************************************************
由此,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 们(南方人)生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 德国人民是幸福 的,有铁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今天,我的朋友们,当你为了二,三百元的工资辛苦工作,当你年迈的父亲省掉了晚餐上那一 杯酒,你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夜步行回家,你的兄弟们冰天雪地里为了挣一点 小钱困苦挣扎,你的儿女在没有暖气的室内冻得瑟瑟发抖,你的好友为钱去拼命,你心爱的球队不得不卖艺他乡,受尽欺辱.甚至你的亲人姐妹沦为娼妓的时候——你,一个东北人,有没有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
我认为这个话说的有些过份了,作为最早工业化的地区,应当为中国全面的工业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否则我们能算什么共和国的长子呢?据我了解,光我们一个沈阳蓄电池厂,在毛泽东时代,就为全国捐建了20个同样规模的蓄电池厂,中国的蓄电池工业系统是由我们沈阳人单独完成的,我为此感到无比的骄傲!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我们能眼睁睁的瞧着关里人饿死不管吗?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汉族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祖宗的坟地都在关内,如何说什么奴隶! 非工业化?这让说话就是太没有觉悟了。
当小姐的还是内地女人多!
**********************************
邓主席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发展了.这 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都不敢想 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 而这时,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东北,仍然 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苏,广东,山东超 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 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 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 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 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 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 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 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 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 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成为 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东 北有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
****************************************
不要引用日本人的话,日本人是什么东西?这是明显的离间计!(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 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 这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 半个字没说错.)
这样理解问题是不对的,如果单单是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而没有全中国的工业化,整个中国的命运都是危险的,东北地区夹在俄罗斯和朝鲜半岛之间,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和后来的中苏对抗,苏军的用兵方向都是东北三省,东北大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当年如果中国丢了东北重工业区,就可能失去,几乎所有的战争潜力,没有重武器,你拿什么去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所以把工业的重心内迁,从道理上讲是没有错的!
我做为一个东北人,原意全国所有的内地省份的工业都超过东北地区!都超过那就意味着整个中国工业化的完成,那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之所以在前期受到重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厂和工业化地区布局的不合理,大部分都在传统的欧洲部分,在苏联的亚洲部分分布的还是太少。直到战时,才急急的向内地撤退。
无论从沿海,还是西南、西北方向,我们的敌人要想从这几个方面发起战略突击都是很困难的,大国之间的战争要拼耗国力和时间还有人力,而东北地区人力并不丰富,丰富的工业正是内地所少的。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