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种宗教总有一种学说,或者说宗教总是依托于一种学说。道教有道学、佛教有佛学。这种学说可以是厚厚的一本书,也可以是简单的一种说法。
在次序上宗教与学说的关系,应该是学说在先,宗教在后。宗教是在学说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是说宗教肯定有一种对应的学说,但学说并不一定能发展为宗教。探究宗教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与许多现代学说的宗教化倾向。
学说起源于人的思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都可以产生学说。如果将我们每个人具体的特有的想法定义为学说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说。这里所说的学说特指那种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为他人所接受的想法,形成了理论体系的思考成果,当然这样的学说是那些大师们的思想所为。
大师毕竟是大师,大师有着超人的智慧,是我们常人所不及的。大师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内涵,很难为同年代的人所理解或认同,因此他们的思想多半是在死后甚至是在死后很多年才被我们所接受。或许他们说出了我们后来人共同的心声,或许他们的预测在我们这里得到了验证,于是我们开始对他们产生无限的敬佩,由敬佩转而崇拜。可惜我们缺乏大师的智慧,所以当我们开始崇拜大师的时候,不仅崇拜了他们的真理,也崇拜了他们的错误。
从对真理的崇拜开始,我们崇拜大师,最后演化成崇拜大师的一切,这是普通人的习惯性行为。如果仅此而已,也属于正常,但如果大师的思想为很多人接受,而其中又有一些不是大师而自称是仅次于大师的人,去极力主张、宣传、推动大师的思想的话,那么大师的学说就有了演变成宗教的可能。
首先我们是正常人,但相对大师来说,我们是一群愚人。愚人是很难能够透彻理解大师的一切,而当一个愚人妄图向一群愚人宣扬大师思想的时候,只能用大师作品中最简单的几句话去做宣传,不管他手里握有多少大师多少套的全集。这样的几句话,我称之为“语录”,在宗教中称为“教义”。教条化的教义是愚人与愚人之间最通用的交流方式。当然宣传成功的条件是这样的几句教条性语录能真正打动大多数人的心,这是那个做宣传工作的愚人的聪明之处。
当一种学说以教条的方式为很多人所接受,这种学说已经成为一种宗教式的学说。反过来说,为很多人所接受的思想,也只能以教条的方式出现,也只能是一种宗教式的学说,因为世界上没有这么多的人可以与大师对话。
被宗教化了的学说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为很多人推崇;第二、这些人对这种学说的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语录上;第三、经典性的语录是不可更改、不可违背的最高宗旨。
如果这样一种宗教化了的学说,再配备上对大师图腾化的崇拜仪式,那么宗教也就随之诞生。所以宗教在理论上具有上述三个特点以外,还具备形式上的图腾崇拜,如:悬挂大师的头像,对大师磕头烧香等等,这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