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化改革” 之三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是陈云同志于1991年,在朱容基上调北京工作时的临别赠言。表示他对当时改革的看法和对朱容基 的期望。这是新中国两位改变中国经济命运的经济专家的对话,是接力棒的传递。
一个人的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党的存亡,在于在正确的哲学指导下的决策。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成功的结合。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他首先是个哲学家,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家。他不仅有《反对本本主义》、《矛盾论》、《实践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哲学专著,他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文稿,与友人的交谈内容,无不渗透着精明的哲理,构成为他性格诙谐的一面。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了全党。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运动。全党在哲学思维上的统一,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进而实现组织领导上的统一,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保证。
就是在1942年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和“党八股” 的延安整风运动中,陈云同志作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比、反复、交换” 的发言,后来被誉为“哲学的十五字真言”。“ 唯书、唯上” 这是对统治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官僚哲学的精辟地总结,就这一点,陈云勘称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家。陈云的伟大哲学思想,成就成中国的革命事业,在变幻莫则的革命斗争中,他独善其身,成为共同敬仰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唯书、唯上”是揭露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者惯用的思想方法。他们自称为党内唯一的二十八个半的布尔什维克者,动不动就上告共产国际。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用马克思著作中的个别词句来吓人,几乎丧失了中国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要树立“不唯上、不唯书”的思想作风。
“只唯实” 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买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怎样求得真理,不是从圣经,古典等书本中去找教条、戒律;也不是遵循圣旨和盲从于组织的决定,老祖宗定下的观矩和上峰的指示。而是在实践工作中与同志们交换意见。与上下、四周,与古今比较。而且经过反复地实验。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是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对比、反复、交换” 是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十五字真言”是行之有效地马克思主义思想工作方法。陈云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多次化解了中国革命危机,成就了中国革命事业。使他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擎天柱。
陈云对自巳坚持的思想工作方法,自1942年在延安整风会之后,从未向同事们宣传过。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只提过两次。一次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批判华国锋盲目进囗成套设备,提倡“大干、快上”, 实行“洋跃进” 的错误时,对“对比、反复、交换” 的工作方法作了诠释。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了脱离国力的盲目引进。在陈云的“乌笼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壮大,在国家掌控下的市场经济繁荣兴旺。自1978年至1987年在不到十年内,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番了一番。
自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平收入达到800美元,也只是小康水平。到1982年中共12大就提出国民经济番两番的小康目标,无疑又一次吹响了“大跃进” 号角。大量项目的提前上马,无节制的引进外资,这时巳退下的他,对此提出了其危险性和势必把经济搞乱的严正警告。此时他的话巳不起作用了。此时的中国,按总设计师的步骤,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双轨制”, “让利放权”, 在全民经商下的“ 官倒公司” 的物资炒作,与“ 开发区” 的地皮炒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学生运动。“天安门” 事件之后,爆发的席卷全国的地皮炒作高潮,将国家银行,地方财政,企业积累乃至生产流动资金,流向开发区进行空前的大赌博,为开发区买单。引发了全国通货膨胀,人民币不断的贬值,生产因无资金而停产,共和国经济处干崩溃边缘。朱容基临危受命,离沪上京。此时年近90岁陈云,再也无力力挽狂澜。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