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深化改革” 之五
建立实体经济
“以资为本” 的改革巳进行30年了,今天才识庐山真面貌,那就是在发展是硬道理的逻辑下,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楔机,将国有经济私有化,全面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以赌博为动力的虚拟经济即金融泡沫经济,在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全球一体化的目标下,逐步向国际资本转移银行、海关、电力交通、电信通讯,资源能源的产权即国家主权,在世界经济专业分工中,利用中国的资源和能源,使中国成为加工基地。在政治上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
“以资为本” 改革的经济发展过程
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来分柝,就类型而分工业产品经济,商品经济与金融经济三个台阶。按市场而分商品市场与货币金融市场。
产品经济 工业产品经济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资源,抢夺市场,建立殖民地,扩充势力范围,国家必需实行炮舰政策。这就要发展装备业即机械制造工业。煤炭、冶金钢铁等原材料产业必须先行。帝国主义从侵略中和从殖民地掠夺而获得的资产形成国家资本用于扩大其产品生产。这些产品在初期不允许私人交易,很少进入市场。与此同时,为民生的小商品迅速发展,私人资本不断扩大,国有资本在经营上的弊端,私人资本的介入,用产品的多样化而进入市场,因而形成为私人资本为主体的不受国家调控的自由商品市场经济。
商品市场经济 商品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操作平台,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实物实体经济。这种交换是以万能的贷币作为支付手段,同时有个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发放一些债卷、证卷。无论是货币或债卷、证卷均是以实物商品和家产资财作当抵押保值,因之商品市场经济仍然是实物实体经济。商品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生产为前提的社会经济。商品生产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劳动创造价值的产业经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对商品经济的分柝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用“剩余价值理论” 来解读资本家的剥削本质,提出了“生产力论”建立了“阶级、阶级斗争理论” 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并从无序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经济危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预言劳动者当家作主人的公共社会一定要实现。
商品的市场竞争的活力,在于产品的廉价和商品市场运作。产品的廉价决定于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夺、生产的经营管理与科技进步。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夺,引发了劳资的纠纷与对立,两败俱伤,威胁着资本主义社会,这是劳资双方都不愿意得到的结果。在劳资斗争中建立了资本主义文明。生产经营管理发展成一门经济科学。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是商品生产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文化教育,各种学科的研究机构及科研体系普遍建立,科技人员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
“为利是图”商品市场运作就是投机倒把,哄抬物价,在商品价格上的炒作,进行哄蒙拐骗,欺诈。从而毁灭了人类文明。
针对无序的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商品生产经济危机,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以消费为纲” 的经济理论,建立了以GDP增长的经济发展公式。其要旨是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以促进GDP的增长。这一法则仍然主导着现代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这一理论的主导下,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本国GDP的增长,依靠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商品的市场竞争法则,加紧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地球资源的枯竭以几何级数增加。“以利为本”的资本主义,发现了全球丰富的石油资源,迅速建立起石油经济。为促进GDP的增长,在极力发展汽车制造业,私人购车热就带动其他产业,因而促进了GDP的增长。这样的发展是建立在石油资源的基础之上。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石油经济的衰退和消亡,人类社会为争夺石油资源的战争此起彼伏。为促进GDP的增长,地球生态资源处在急骤地毁灭之中。从而商品市场经济把人类引到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而我国“以资为本” 的改革,就是把国家民族引上了这一条不归路,更有甚者,让少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以牺牲本国的资源与生态为代价,制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开门揖盗的国策若不改辕易辙,他国未己我先亡;他人未灭我先灭。
金融经济 金融经济是在货币数字上运作的社会经济。它是脱离了商品生产,有如空中楼阁的花瓶经济。他如烟鬼在吸毒后产生的幼境与一时的快慰。
金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商品的市场竞争而资本的迅猛增加和集中,而产生了资本投资与交易市场。由于瞬息万变的市场价格,商品生产的严重滞后,带来了开发商品生产的投资风险。而商品生产经常受到市场、资金、资源、能源,环保、劳资及政策许多变数的困扰,是个风险极大,劳心、劳力大,而往往是血本无归。面对这种形势,一部份企业资本家寻求国际投资市场,利用笫三世界谋求发展的心理,利用他国的市场、资源、能源,极其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条件及当地政府的买办集团制定的优惠政策,并盈得高回报率,同时可进行污染转嫁,最终能控制投资所在国的经济命脉,实现了“炮舰政策”,“ 商品市场竞争” 无法达到的目的。
为开拓投资市场,往往需求融资,企业采取股份制。企业股份与初期发行的证卷由开始的作价转让和上市交换发展而建立市场,建立相关机制而形成为今日遍及全球,统领全球经济的运作模式—股市。股市是一种魔幼的贷币,是一个赌博的大舞台,它可将全球国家的资金,企业的资产,个人的储蓄聚集在一起,共同炒作,在炒作中赌博。它既不创造财富,而十几亿股民在醉生梦死的炒股中挥霍。 股民在股市中沉浮,多少人,多少企业因之破产,两极分化。股市和房地产在价格上的炒作,形成了全球金融的两大支柱。
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不规范的操作,而发生过亚洲的金融危机,南美州债务国由于还债引发过经济危机,今日困扰债主国美国的次贷危机。股市就是这类危机的晴雨表。数亿股民最终为这些危机的买单人。
“以资为本” 的改革开放,就是用市场商品经济来否定社会主义的产品经济,以求建立全球一体化的金融经济。商品经济巳把商品生产与市场运作,二者已是本末倒置。金融经济是抛弃了商品市场,而建立的金融交易炒作市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是泡沫经济。
两次警告
金融经济敞开了国门,中国在融入世界金融市场之中,中国银行正在进行股份制,深圳等地方银行的股权为外资所掌控。外资己进入中国股市,同样,国内资本也巳进入国际资本金融市场,金融己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一体化在“以资为本” 改革推动下,步步亦趋。一座座现代化繁华的消费都市不断涌现。私家车把交通搞得拥挤不堪。国家的税收不断增加,国家财政直线上升。社会安定,形势大好。可2007年出现的物价风潮和冰雪灾害,给我国的经济发出了严重警告。
物价风潮 2007年下半年产生的在肉食涨价带动起来的物价风潮,这是在房价上股票疯长之后所产生的。从经济分柝是资金在社会上流动量过大所致,其根源是由强势集团制造的经济风潮,以向政府示威施压,制造混乱,扰乱人心。而在平定房价、物价,打击豪强捣乱中,措施软弱无力,这是我们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底气,不能象陈云在建国前后那样去打击投机商, 把房价与物价平定下来。疯狂股市中的货币回笼,也不采用陈云和朱容基统一财经,和向股市收交易所得税的办法,来平定股市风潮。而是采取银行加息与发放国债,反其道而行之。使境外银行资本家利用他在中国银行的股份,空手套白狼,利用中国人的养老金与打工崽在银行的存款一项,从房奴身上套走了100亿元。发行的1、5万亿国债,投入国际金融市场,为次贷金融危机买单,反而掉入了豪强精英所设的陷井之中。
关系每一个人的猪肉、粮油、食品的上涨,客观上是猪肉、粮油库存量太少,政府无力平定物价。 “以资为本” 的改革。抛弃了“安定民生”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的国策。国家在七十年代建立的“肉联厂”、“冷库”、“ 粮库” 因无经济效益而关闭改制。在“经济效益” 的驱动下,农业成为经济开发区掠夺的对象。农业生产的亏损,农民不愿意作田和养猪。留在农村只是老人和小孩。各级政府无视农业,农业生产功能丧失,猪、粮、油产量急骤下降。除胡锦涛、温家宝干着急之外,大小官员、公务员、主导新媒体孰视无睹,也无所作为。物质的匮泛,国家已全然无数。因而导致了2007年下半年的物价疯涨。物价风潮应警告中国政府,尽菅GDP每年以10﹪以上的速率增长,国家财政直线上升,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基本建设成绩辉蝗,私家车迅速增加,嫦娥号升空,标志着国家先进的科技水平。试问GDP中农产品增加了几何。“民以食为天”。 农产品不增长增加,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物资基础
冰雪灾害 从2008年春节前后在与南方出现的冰雪灾害作斗争中,发现良多,憾慨良多,但是发现我国的物资生产是多么薄弱,还谈不上防灾抗灾能力,发电厂仅3~5天的库存煤量,说明中国经济潜伏着种种危机。“以资为本”的改革,政府与企业脱钩。原国家经委、经贸委、计委为发改委,党和国家失去了领导与掌控国家生产的职能。企业上报的统计数字,有多少真实性,只有天知道。我们的家底能相信那些虚报的数字?今天又在重蹈1960年不清家底的历史。好在冰雪灾害给了我们一次严重警告,是摸清家底,掉过头来,让全党和各级政府把工作的注意力从“招商引资” 和“体制改革” 的“发财梦” 中腥悟过来,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农业,走进工厂、农村,解剖麻雀,发展产业经济。避免金融经济危机。
发展产业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是产业经济。“以资为本”的改革是背离发展产业经济反其道而行之。
商品经济也离不开商品生产,而以谋利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准绳的商品生产,在当代是石油产业,从而致力于建立石油经济。石油经济打造了当代社会的繁华与富豪的穷奢极欲,急骤地毁灭地球资源与生态,将人类导入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这是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背离了“以人为本” 的轨道。
产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 的发展方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就是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人的伟大事业。将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将企业主改造为劳动者,劳动者拥有生产的决策权与产品的分配权,是企业和社会的主人,以实现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的结合,形成最具活力的生产力。
从社会主义远动的历史经济和教训中发现,社会主义政党内部的官僚主义,发展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机构,形成官僚主义政府,政府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成为劳动者主宰而对立。如果坚持“以民为本” 的体制改革,克服官僚主义,社会主义就不会发展。如果实行“以资为本” 的改革,劳动人民沉落为任人宰割的奴隶,在全球一体化中,国家成为资本主义附庸而瓦解,中华民族由此而消亡。
“以民为本” 建立在什么实体经济基础上呢?“国以农为本”,“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其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也是我民族的基因。同样是五干年文明古国而存在的基石。“以资为本” 的改革家要在中华大地上,首先去掉我民族基因,植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基因,使中国成为不伦不类的怪物,成为资本主义驯服的克隆工具或走狗。
“以农为本” 的国民经济,当然不是回复到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也不是合作化粗放贫穷化的集体经济。而是以农业为基础,科技为主导,工业为后盾阳光产业经济。
迄今为止的产业,只有农业、水电是阳光产业经济。其余都是建立在不可再生的资源基础之上,它们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随他们的耗尽而消亡。这是当石油经济带给当代人的恶运,人类要摆脱恶运,迫切需求发展再生资源、能源的产业,作好资源的梯级利用。这就是一些人理解的“循环经济理论”。
地球生物其所以生生不息,将一荒谟的地球,改造成为物种万千,资源丰富, 生态盎然的大千世界,是自然界存在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物质生产与生物的新陈代谢所构成的自然循环。只有当人类社会经济纳入这一自然循环之中,建立起“天人合一” 的社会经济时,人类才能永生。
“天人合一” 的社会经济就是阳光经济,它有两个支柱产那就是阳光农业和阳光工业。
阳光农业是以物种基因改良为先导的生物产业化工程,或称为“生物基因工程”。 桉照人工需求进行基因改良的物种产业化,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提供民生所需的食物、食品、药品、营养保健品及日用品的原材料,且农业生产无需化肥农药,许多高能耗、强污染的现代石油化工产业随之而消失。
阳光工业是利用光电原理和地球的水汽循环贮存的能量,为人提供驱动机械装备的能源。如风力、水力发电设备,半导体光电、光热设备。这些虽然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对于社会的广大需求,相差甚这,而绝大多数领域还未起步。
无论是以开发生物技术为先导的阳光农业,或以半导体材料研制为先导的光电、光热产业,是离不开科技进步。只有在发展产业经济中,才能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才能体现劳动与劳动人民的价值。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阳光产业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拓宽发展农业的门路,让人们重新回到农村,建立起自己的生物产业,让人类社会回归自然。
阳光社会经济概念是于几年前才构思,虽编著了《本源论》一书予以阐述,但苦于出版费无法问世。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还得假以时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