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枢纽
这里先假定: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劳动开始,这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我们要来研究劳动,那又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我认为应该从劳动的定义开始。因为讨论的前提总是概念的统一。如果一个人认为:劳动象苹果是树上结的,而另一个却认为:劳动象罗卜是地里长的,那么在这两个人之间有关劳动的讨论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
或曰:劳动不是早就有了一个大家共认的传统定义了吗?
是的,这就是:
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活动。
这类定义逻辑上叫做:属加种差。“人类的活动”是属,它表明劳动属于某一种人类的活动;而这个“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就是种差,从而把劳动与其它的人类活动区别开来。不用说,这个定义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是个标准定义。但问题是它对我们的研究却没有多大帮助。因为,既然劳动是人类的某种活动,那么我们要继续研究下去就要进一步探讨一下人的定义,而关于人定义又正好与劳动的定义相抵触。
当然,这也是一个传统定义,即:
能够创造与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
简言之,也就是会劳动的动物。这两个定义正好互相说明,似乎它要让我们的讨论还没有正式开始就不得不宣告结束了。
我们能不能重新给它下一个定义,一个方便我们讨论的定义呢?我觉得不仅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好象列宁也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大意是:要想深入的研究,那首先就要对那些基本概念作出自己的定义。
不难发现,劳动也是一类力是运动,是:
劳动者不断地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直接或间接的施加在劳动的对象上,使其向着劳动者预期的劳动产品转化。
逻辑学上这类定义叫做发生定义,比如有关圆的定义也是一定发生定义。所以我认为这个定义应该是能够成立的。重要的是,它更明确了劳动的两个要素:劳动者与劳动对象,而我们要研究劳动也就是要研究这两个要素的关系,这就方便了我们接下来的讨论。
既然劳动也是一类力是运动,那么众所周知,力是有方向性的,劳动中的力是不是也有方向性呢?显然,由劳动者指向劳动对象的方向应该是劳动力的正方向。
劳动不仅是我们劳动者都十分熟悉概念,其实,它也是多门科学的起点,比如:我们顺着劳动力的正方面来考察劳动,不难发现,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研究劳动:
一,我们可以来研究用不同的具体劳动来创造不同用途的产品,不说,这是各种工艺学研究的对象;
二,我们也可以来研究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不用说,这又是各种管理科学的对象了;
三,马克思也是顺着这个方向来研究体现在商品上的劳动的两重性,众所周知,这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理论的枢纽。
我们要研究的不是顺着劳动力的方向,而是逆着这个方向的。因为,既然劳动也是一种力的运动,那么,有作用力就一定有反作用力。劳动的对象对劳动者也一定会有一个反作用力。而且,不仅方向相反,作用力大小也相等。更重要的是,劳动的反作用力在劳动者身上也必然要体现出一个两重性,这个两重性就叫做:劳动的创造性与奴役性。
请注意,也正如体现在商品上的劳动的两重性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理论的枢纽一样,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这个劳动的两重性也正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枢纽。
a,劳动的创造性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如果它没有创造性又怎么能创造人呢?问题是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是马、恩坚持的一个进化观:用进废退。
第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劳动既能锻炼劳动的身体也锻炼了劳动的智能,使劳动者从一个外行成为某一行的行家里手。同时,对身体与智能要求差不多的各种劳动,这个劳动者也越来越容易学会和掌握。
第二,劳动让劳动体现为一个具体的人,让劳动者实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张某每天从事是木工的劳动,那么他就在一定社会环境里体现为一个木工,或人称张木匠;如果他每天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劳动,那么,他在一定社会环境里就会体现为是一个张医生,而不是张木匠了。
第三,劳动还让劳动者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尊敬。不用说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会赢得任何地位与尊敬的。
b,劳动的奴役性
既然如此,劳动又怎么会有奴役性呢?其实也很简单:劳动又总要占用劳动者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必然要限制了劳动者在其它领域的发挥与发展。不用说,从事某种劳动的时间越长,它也就越大程度的限制了劳动者在其它方面的发挥与发展。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年苦窑工,十年秀才成目丁。什么意思呢?从前的窑工只是做些挖泥,和泥,做砖胚、瓦胚,以及烧窑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苦活(没有机器),而且还是吃住在窑上,除了干活就是睡觉,没有,当然也没有精力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这样事,我当年也做过—)。至于如何把砖烧好,那是窑师傅或窑把式的事了。一个学生三年不看书认字,干这样的活从而变成白字先生不是很正常的吗?
那么,什么样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什么样的劳动是奴役性的劳动呢?
世界上没有那一种劳动只是创造性或奴役性的,它只任何一种劳动都会劳动者上体现出来的两重性。就比如扫地吧,对于一个一辈都干这个工作的清洁工来,那当然是奴役性,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经常去扫扫地,换一换脑筋,舒展一下筋骨,那就不能说是奴役性的了。
我们劳苦大众要了解这个两重性又有什么意义呢?
它向我们劳苦大众揭露了统治阶级是如何压迫我们如何剥削我们秘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异化劳动的理论、有关旧分工的理论,以及有关消灭阶级与国家消亡的理论等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且举一个例子来说吧,除了极少数的天才或弱智之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潜能素质都是差不多相当的,既没有人天生就是什么老总、市长、总理的的材料,也没有人天生就只配一辈子修地球、扫马路、淘大粪。在阶级社会里,一个人一出生,他的家庭地位差不多就决定了他有多大受教育的权力与劳动的权力。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相对高等的教育,有机会经过锻炼成为社会的管理者,成为统治阶级,而劳苦大众总是被繁重的日常工作与坚苦的生活牢牢的控制着,不得不被造就成为简单的生产工具。而且,统治阶级还总要欺骗说:他们天生的能力就只配做一个普通劳动者。
其实,我们劳苦大众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绝大部分都被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霸占去了,没有他们我们本不需要这般辛苦,也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学习社会管理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