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伴之而来的各种文化思潮也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文化机体,有的甚至如“黄河之水”泛滥开来,大有势不可挡之势。有的人说了: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我们的文化“阳痿”了。在强大的西方文化面前,我们中华文化代表的是落后的、过时了的文化,在强大的西方文化面前我们败下阵来,解决我们文化“阳痿”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挥刀“自宫,”然后“嫁接”一个西方文化的“根”。这样我们文化的“根”就会强大起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承认我们文化出了问题,也是“阳痿”。但他们不主张“自宫”,他们认为“自宫”与否不重要,他们热衷于“文化寻根”,尤其是祖忠的“根”。他们认为只要把祖忠的“根”供奉在那里,烧上几柱香、虔诚的拜一拜,我们的文化“阳痿”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结果,各种以中华文化复兴和弘扬传统文化为由的各种“文化寻根”的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
——在今年的两会上,69名院士以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联名上书,要在山东兴巨资打造 “中华文化标志城”…….
——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以上这些委员的提案,这些做法,让人们不由得象起中国古代被“净身”后的太监处理自己“宝贝”的做法:
被“净身”后的太监,把手术阉割下来的阴茎称为“宝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被阉割者对“宝贝”都十分重视,不会扔了,会想方设法加以妥善保管。保管方式是先装在石灰粉盒里,藉以吸收血液的水分,保持干燥,接着用湿布抹干净,再浸泡于香油之中,待油渗透了,装在小木匣里,密封包裹,选个黄道吉日,悬挂在自家祠堂或家里的正梁上,寓“高升”之意,象征受阉者在宫廷能“步步高升”,这是所有被阉割者的追求目标。
其实古代太监们对自己“根”的做法和我们现在的“寻根文化”的做法有曲艺同工之处,我们的 “中华文化标志城”也就是古代太监的“装宝贝的小木匣”,“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成之时——就是把“宝贝密封包裹,选个黄道吉日,悬挂在自家祠堂或家里的正梁上,供人们拜祭之时。
我们的文化“阳痿”了,就求助于祖先,到祖先那里去寻根,把祖先那曾经“生机勃勃”的“根”当成自己的根。但祖先的“根”保存到今天,看似坚硬,实际上是被历史风干了的,是丧失活力的“根”,以为修建一个硕大的金碧辉煌的水泥匣子,然后把古代祖先的“看似坚挺,实际已经风干了的 “根”一股脑放进去就,就能治好国人的文化“阳痿”。就可以“雄起”了、就可以实现文化复兴了。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上“掩耳盗根”的做法。是一种文化上的“意淫”。
“嫁接论”与“寻根”论,都不是根治文化“阳痿”的好办法。 “嫁接”给人产生不伦不类的感觉,保持了瞬间的雄起之后就产生了巨大的排斥反应。“寻根”论与“造根就是补根”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寻根”是历史的倒退,“造根”看视唯物主义,实际是最大的唯心主义。
我们反对文化上的“嫁接”论,也反对“寻根论”。更反对以各种名义“造根”。我们不要“嫁接”也不需要再修建一个“大根”来“画根充根”。我们在文化上不是没有“根”,就是有些“阳痿”而已。我们要立足今天学习现代的、古代的“雄起”方法,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有的人还说修建 “中华文化标志城”是一些海外爱国人士的需要,他们要回国寻根。其实对于一些海外人士来说,他们本不需要根的,对于一个“心在外国根在汉“的人来说,我们没有理由还保存他们的根,让他们的根尽早湮灭在文化的尘埃中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