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容易悲观的,但我不得不有点儿悲观。面对身边几乎清一色的主流经济学的门生,尤其新生代的官员几乎以归依主流经济学的门下为荣,感到难以名状的一种孤掌难鸣、形影相吊、势单力薄,这大概正是当代主流经济学家们的得意之处。由此在诸多重要领域里,恐怕连堂诘诃德都见不着,只能眼看着许多问题向着意料的方向发展。
就读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在职研究生,通常都是各大企业、各主要部门的掌门人或实权人物;尤其是MBA类的经济管理热门专业的高收费研究生,几乎被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人士全部包圆了,更主要的是这个群体的接续性奇好,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新生代后备干部,差不多没有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系统熏陶;当前处级以上的各类官员,基本上都把进入西方经济类高职行列引以为荣,就跟当年以入党为荣一样。
通过十多年的冷静观察可以发现,你身边已经很难找到一位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新生代官员了,这一群体基本上都有到西方出国短训或学中考察的经历,仿佛有了这个过程或者镀了一身金粉,就得了经济真传,就可以包打天下,就注定能够强国似的。而且,作为正在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各大企业或重要产业部门,不但形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家天下”,甚至于企业与主流经济学家们,已经在各类技术管理活动、各种课题项目运作和企业包装中,全面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之乎者也”被“ABCD”代替了,实际工作中差不多经常可以领略以整装英文阐述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理和名言。当然罗,所谓中国特色、自身实际和人文背景并不重要,尽管缺乏西方文化底蕴和素质涵养的其它人员,未必能够全盘接受这类思想或学说,只要能够让经济健康地发展下去,只要能够让中国真正地强大起来,只要能够让全体民众共享成果,怎么做都不过分。
洋为中用应该提倡,好东西只管拿来就是,现学现卖现成的,并不是什么坏事情。累死累活瞎琢磨,不一定会有好果子。“拿来主义” 可能少走一些弯路,与“摸石头”的方法相比,哪个更好一点儿,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要不是有成绩归于“拿来主义”的对,出问题变作“摸石头”的错;只要还能分清是非优劣,并且懂得“拿来”只不过是跟随战略,并在跟随战略中还能保持一份清醒,而且不再陷入“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怪圈中,也许悲观就是多余的。
但是,当今主流经济学家们,能不能培养出足智多谋的门徒来,或者想不想培养些青出于蓝的弟子们,多少还有几分疑虑。弟子们在其位谋其政,服务民众和感戴师恩,此事古难全。入了师门也不能无休止地交学费;交了学费就不该搪塞或推诿责任。
名师出高徒是个常理。看看那些活跃在各大领域的主流经济学家的言行举止,如果连反对意见都难找,确实不得不深为担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