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我追逐的目标和起点,但我从未感到我真正弄懂了她。今天我才明白,原因正是基于我的个人目的。所以,当我感悟到了真理和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我才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尤其还由于她在当今国际国内条件下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她自然成为我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我们时代真理的体现,是现实社会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一致的枢纽和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杠杆,是关系到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大事。因此,于公于己于理,我都不能抛开对马克思主义这个课题的关注。
下面,是我关于马克思主义思考的回顾。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终结和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开始遭到质疑。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败,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也向传统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也必然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复兴的伟业。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出自己的历史反省和新的理论概括。这是一个必须解决而不能含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的时代课题,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需要,是建设和谐中国和和谐世界的需要。没有先进的思想,不会有成功的行动。世界上没有哪一种理论是不变的和永远正确的。
事实上,这个时代课题,建国后不久便提到人们的面前了,至少对于我是这样。我感到,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上,太过于利用老百姓对毛主席和共产党对他们翻身解放的感激之情,及阶级斗争这个工具,而少了些与民众的躬身对话和理性的思维。全部问题就在这里。在阶级路线上,感情的作用和理性的缺乏决定了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历史的、经济的阶级划分,及一边是较少知识文化的主人翁阶层,一边是有较多知识文化的边缘阶层,这样一种僵化的、一边倒的倒挂现象。在这种阶级斗争下的所谓群众路线,实际毋宁说是领导意志,因为一边是感恩的绝对服从,一边是被边缘化的不能不服从。学校教育也在这种阶级斗争的旗帜下进行,无疑束缚个性发展和学术自由,而这不但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而且是真理和马克思主义赖以成长的土壤。个性发展、学术自由和一切诚实劳动它天然与真理和马克思主义是相一致的。政治思想的僵化导致理论和实践的僵化是必然的。这就不禁让人想到:这是马克思主义吗?这样能解放全人类、解放生产力吗?这不是给人一种狭隘的利己主义和唯意志论的感觉吗?------一些人们不得不绕过毛泽东去找马克思了。
仅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来讲,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在内容和方法上肯定应当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建设应当是不失时机地把基本着眼点转移到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上来,应当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全面地、补偿性地自主发展,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而不应当再是单纯的社会革命和舶来理论。解放了的新中国极需要补课。然而,我们没有这样做。相反,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批彭德怀,这些极“左”的东西,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悬念。到“文化大革命”,则取缔党组织,毛泽东思想实际是毛泽东个人成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且出现了家族色彩,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大批“唯生产力论”,搞得人人自卫、无所适从,经济生产一片凋敝不堪。这就不能不让人质疑: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务实路线和改革开放之所以迅速取得成效,就在于他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历史的方向,干出了人们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用实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虽然他未来得及从思想上理论上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但他为后来人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空前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仿佛是为此打开了一扇历史的大门。
也许,正确认识本来就是以曲折和失误为代价的。好像正确总是错误的穷尽,而错误也往往是正确的穷尽;正确与错误互依互存,不是绝对,它只随着客观情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左”倾错误就是在与不断发展的世界资本主义的比较,和内部必然生成的正确思想幼芽的合力作用下,而走投无路宣告破产的。“左”倾错误具有世界历史根源,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反省和清理,是中国现实的要求,也是世界历史的要求,是真理发展的要求。真理从来就是相对的,有时限性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左”倾错误恰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了教条,好似一种新的宗教,这是与马克思本人和他的学说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也要像中世纪科学对宗教的批判那样,开展对这种新宗教的清算,以使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姿态和面貌屹立在当代世界历史舞台。历史的失误必须、也只能用历史来弥补。
这种新宗教的基本形式,就是把某些个人的学说甚至政要们的讲话当成“经典”,常常一句或几句的引用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不是吸纳它的精神、方法和实质。这是不符合真理和真理发展的规律的。人的思想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是不断发展和不断修正的,是从相对的不正确走向相对的正确,从相对的片面走向相对的全面。怎么能把一个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说的话当成永远正确、普遍适用、绝对不变的真理呢?真理只服从历史和实践,而绝不是任何个人。这一点,正是我们传统历史文化的悲哀。古今中外,历史伟人多得不计其数,他们的书我们怎么能看得过来呢?而且历史延绵不断。当然,不是不要读书,而是反对把任何人的书当成教条,和仅仅只把书本当科学。真正的知识是在现实实际中,在实践中,在这本无字天书中。新的正确的科学思想,只能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来源于历史与现实的角逐和比较,来源于人们的孜孜追求。真理是历史及其人类认识递进扬弃的结果。历史伟人都有他的伟大之处,但也都有其局限和偏颇,我们既要学习他们,也要敢于突破他们,否则,历史还怎么能大踏步前进呢?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或者说它的灵魂,应当说就是唯物论、辩证法。因为它被证明是与迄今为止历史自身的发展相一致的,是马克思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近代历史系列。而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则是人与历史和主观与客观的互动关系,它们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构成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永恒而和谐的运动。这一点,永远没有过时,永远是正确的。至于社会发展的各种论断和方案,则只有建筑在这个方法之上,并不断地接受历史的检验和实践的修正,才会有现实指导意义。不允许犯错误不是马克思主义。相反,正确常常从错误中来。我们当然不能为了正确而有意去犯错误,不,不是的,它是客观规律,是当我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反而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人们犯错误,除了历史的局限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将自身始终纳入外部客体之中。强意识流也会干扰人们的正确判断。而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其私心私欲是关键的关键。因为主观导向是唯物辩证法最敏感的神经。所以,可以这样说:尊重历史,坚持实践第一,客观地认识和剖析自己,用唯物辩证法统帅一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领袖人物,个人权势欲是致命的私欲表现。
唯物辩证法在本质上就是具有能动作用的人参与于其中的社会和宇宙的永恒运动,是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这里,社会历史条件、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其中,自身认识能力,特别是私心私利的问题,是需要后天历练直至达到自我翻新或再生,方能得心应对;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则是人们实现这一过程的客观条件。历史表明:辩证法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基于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社会、自然和自我及其关系的认识的。在人类科技知识爆炸及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整个地球社会之间,愈来愈显示了这个客观辩证法的本来面目。这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原型,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论及其不败的根据,是天下共赢和世界大同的根据,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和谐世界”理念相一致的。它表明:世界和人类的进步是系于发展的,而不是强权和剥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和本质特征,就是在于它揭示并实现了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一致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致。
我是从崎岖小路上走过来的。最初是为拯救家业和追求个人前途,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而去找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使我很快对它产生了兴趣,并决意把未来饭碗问题和真理问题二者结合起来,一试身手。随着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的差距和疑惑,我则更加割舍不得,以至它竟成了我生命的主线。社会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和退休生活的悠闲,使我的追求和完成夙愿的愿望,具备了空前良好的主客观条件。是非的追求是我生命的最大乐趣。然而,我不是读更多马列的书,而主要是在生活实际、自然科学、社会变革和自我思想认识中,感受和体验马克思主义的。这里,对狭隘的个人立场的否定是关键,它仿佛使我骤然间一下子彻悟了唯物辩证法、真理和马克思主义这一揽子东西,使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随之,生命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也便油然而生。我感到:这种感悟和所得应该还给人民和社会,这既是方法与做人一致的归宿,也是真理的社会和时代属性。虽是个人点滴拙见,但却是我终生的追求,是我六十多年的梦幻,我也有必要证明它。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