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社会主义的本质”?
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二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并且直到十几年前还在争。结果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发表了一番现已被国内各大历史、政治乃至语文教科书均引为经典的言论后,争论才暂告一段落(明里不怎么争,暗里还是争得蛮激烈的)。或许读者会嫌我啰嗦,但为了分析的需要,这里还是有必要重述一下当时的话。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段言论,几乎是邓小平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花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核心内容,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大”上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按照现在流行的定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其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日益社会化是不容置疑的,因而从市场经济的定义本身就可以推知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必然发展。“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单说这句话是没问题的。因为商品交换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可以说,在奴隶社会已有市场经济的萌芽,封建社会就有市场经济因素存在,故市场经济的全部并不等价于资本主义。那社会主义社会能否也有市场经济呢?想必主流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能,因为连邓小平都已经肯定了嘛。不过,我认为邓小平的话尚有值得推敲之处。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言论对促进中国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这番言论是否真如众人所说是对马克思的发展?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章开头就说:“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而商品经济在它自身的发展中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并且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下,它才获得完全的统治和普遍的扩展。”显然,对市场性质的认识,列宁和邓小平是截然对立的,一个认为市场必定要在资本主义经济下才能获得统治和扩展,一个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下也行。列宁是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怎么马克思主义会自相矛盾?这可不是用“邓小平辩证否定了列宁”之类的话就能轻易搪塞过去的。或者是列宁错了,或者是邓小平错了,二者必居其一。那会是谁错了?列宁的言论是直接来自马克思的,如果列宁错了,那马克思也错了,而邓小平却对了,则邓小平的言论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应当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部分理论的改正。如果邓小平错了,那马克思主义的相应部分就是对的,那更不能说邓小平的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再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我认为这句话是比较含糊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历史上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后,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起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既然强调“本质”,就不宜用其他社会都可以有的性质来与其他社会加以区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确实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剥削型社会的很大特点,但是注意,只是特点,若论“本质”,还必须再指出造成这一特点的经济根源。可邓小平的话中却没有指出这个经济根源,是他考虑得不严密吗?不见得。他特意在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前先声明“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实已经暗示了这个经济根源可以是市场经济。他没有直接说,首先可以回避传统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看法,减少争论;其次不会自相矛盾,因为一旦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市场经济就区分不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了。这样,邓小平就以指出事物本质的口吻给人拨开云雾的感觉,让人认为他的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然后大家才会安心地去发展市场经济。
我这么对人家的话进行分析,似乎太挑剔了,毕竟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国好像已经并且还将取得日新月异的成绩。可成绩归成绩,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们还得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对中国能发展到今天的原因作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只会唱赞歌或只顾获取个人利益。
中国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了,社会问题也出得差不多了,我们很有必要对关系到将来共产主义实现的原则问题,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到底有无本质联系以及现在的中国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作再思考。不妨作个假设,如果毛泽东现在突然复活,看到中国的经济状况,他肯定会愤怒地质问我们怎么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对毛泽东的质问,我们不能怪他,因为我们确实在向资本主义靠拢;可他也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不得不被卷入到资本主义当中。不要误会,我这不是折衷主义,而是在陈述事实。到底我国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怎样的瓜葛?留待读者好好分析。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