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森先生在《为什么必须坚定捍卫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后连续跟帖,摆出了无需捍卫的种种理由。这些理由无论是偷换概念也好,演变本质也好,割裂关系也罢,总之就是思想政治的不作为主张,实质也是精神防线的不抵抗逻辑。这种主张或逻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文化阵地的拱手相让,就是思想后院的全面失守。
一个基本常识是,必须高举的旗帜,就必须坚定捍卫。即使天安门广场和煦春风中的五星红旗,也由手握钢枪的战士捍卫,象征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庄严国威。而在错综复杂的大势下,旗帜就更加需要捍卫。旗帜无论深插山头,还是高举在手,无人捍卫的结果,必然是阵地丢失后的旗帜易主,甚至在连营大火之中,旗帜也就成了对方的重大战利品。捍卫旗帜有种真实场景是:“山上旌旗在望,山下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可见旗帜不仅是要捍卫,甚至要用无数人的鲜血和生命守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去捍卫旗帜的逻辑,实则是典型的不抵抗逻辑。
而鑫森先生偷换概念的逻辑是:正确的理论立于不败之地,无需捍卫。他的原话这样讲:“正确的理论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执政不需要捍卫自己正确的理论!”、“既然毛泽东思想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现在仍是共产党执政,为什么说坚决捍卫呢?”。那么是不是鑫森先生想表明,旗帜是要捍卫的,而正确的理论不必捍卫?假如此话当真,那么从事宣传工作的文化人,是不是大可改行去做买卖了?因为不宣传理论照样还是正确的;为学生反复纠错的师长们,是不是不如甩手去卖炊饼好?因为理论不纠错照样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是不是谎言重复三遍就是真理、广告轰炸有人信以为真、一个中国可以各自表述、人们只管不知疲倦地CNN好了,这些全都白费吗?显然不是。鑫森的话说对一半,虽说正确的理论不去捍卫,理论仍然还是正确的。但正确的理论无人捍卫,人们的思想必然混乱,于是正确的渐行渐远,也就慢慢地不知所踪了。
鑫森先生演变本质的逻辑是,需要捍卫的理论,必然是强权理论。同样也有原话:“一种理论需要捍卫肯定就是强权理论。从未听说马克思主义需要捍卫。”、“从未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有人捍卫。需要捍卫是强权理论。一种理论有人提出要捍卫,那末这种理论到了芨芨可危的境地了。”。但鑫森先生根本不重逻辑关系,也并不具备基本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理论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本身是对理论的捍卫过程,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在关系。由于实践的一般过程要求统一思想,那就必然伴随着思想斗争,也即必然需要思想理论的捍卫者。否则再正确的理论,只能束之高阁,最终成为百无一用并被时光消蚀的废弃物。不仅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捍卫过程,而且理论自身发展也是一种捍卫过程。如果所有那些有人捍卫的理论,或者可供实践的理论,或者具有效用的理论,或者还在发展的理论,全都成了鑫森先生笔下的强权理论,而且是岌岌可危的强权理论,这在根本上是在全面地践踏理论。
鑫森先生割裂关系的逻辑是,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的思想,更不是毛泽东,而且相互关系似乎不大。他的原话主要如下:“应该也必须弄清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尤其弄清毛泽东错误的理论己排除在毛泽东思想之外。”、“毛泽东不正确的理论己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之内。”、“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的错误理论)的发展,不完全等于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当作毛泽东思想了,认为不提少提待亏了毛泽东,所以提出捍卫。”这的确表达了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的基本结论,但在另一方面却又掩盖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重要联系。毛泽东同志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贡献,是无可否认的,而且不是抽象的,要有本征性的具体指向。我们有理由问,既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她的基本内涵?党员必须学什么?群众应当学哪些?我们既然可以从邓小平的原著中学习邓小平理论,又从哪些具体方面去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选集》如何定位?等等,这是根本不能回避的。否则就被空洞化。
总之,无人捍卫的大旗,必然想举举不住。抽象化地举起来,阵地不能不设防。而在无人捍卫的大旗之下,必然是无人守护的万里连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