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也分为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
即便是君子之道的理性,有时候也不如决断和勇气重要
绝对的理性,那一定是小人之道
朱子学存天理,灭人欲,是君子之道
但更进一步来讲,灭人欲,应该是灭人性的弱点
而什么是天理,也不需要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
存天理是为了灭人性的弱点,灭人性的弱点是为了存天理
但是没有必要穷纠什么是天理,不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统一天理和人欲
不可能从理论上证明什么是天理
否则就变成了心学,而不得不拿出最后的绝招“知行合一”了。
当然“知行合一”,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也就是说,什么是天理,不是靠穷纠理论得到的,当然理论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明朝知识分子研究理学,绝非真的去穷纠什么是天理
王阳明从理论上穷纠过什么是天理,结果变成了心学,最后拿出了绝招“知行合一”
但是心学终究不能作为国器
虽然心学也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
心学的出现是应对朱子学的积弊而出现的
但是心学只是时代的过渡性产物
灭心学,最终还是落在了张居正身上
也只有张居正这样的人物有能力对抗心学
话说回来,其实心学和朱子学,都是儒家学派,没有根本性冲突
心学只是太穷纠什么是天理了
什么是儒家?一句话纠概括了,就是君子之道
西方的理性,是建立在人性本私的基础上
他们必须借助于一个形而上的东西,做为道德约束力
天主教和新教,的区别就是,天主教更依赖上帝的道德力量
新教企图把上帝,道德,纳入理性这个范畴,把理性作为一切的来源
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不可能,所以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绝对的理性是不存在的。
如果一个人绝对的理性,那和一台高级机器有何区别?
一部机器就是那样没有目的的运转着
朱子学列出了天理和人欲这二元,这一点比新教高明
朱子学虽然列出了天理和人欲这二元,但是并没有把天理和人欲作为一个静态的东西
所以朱子学也不能算严格的二元论
明清知识分子,也并没有特别强调天理和人欲这二元
所以朱子学,其实还是在先秦诸子的手下干活
都还是儒家
知识分子的最大偶像还是尧舜商汤文王周公,孔子孟子
朱熹只是个有名望的老师而已,在知识分子眼里达不到圣贤的高度
从宏观上讲,理学的兴起是时代的产物,以君子之道理学伐小人之道理学
小人之道理学,厚黑学就算一个
但是不要把朱子学的理学,看成是谋略学
谋略学是基于理性,但是理学不是谋略学
朱子学的理学,基本上不含有谋略学的成分
虽然朱子学的门人不少都是谋略高手
而这些谋略高手也同时具有大节大义大勇
谋略基于理性,但是有时候,气节,仁义,勇气,决断,比理性更重要。
西方人理性理论的起点来自于一个形而上的绝对的东西。
在西方人那里,这个绝对的东西就是上帝
而这个绝对的东西,作为理性理论的最高理想。
理想,其实就是人的美好愿望,一个目标。
而且,理想也是基于理性,是那个最高理想的派生物。
但是理想也只是个愿望而已
没有行动配合,或者根本不可能达到,理想就变成了空想。
理想是个外来词语,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理想这个词语。
中国传统文化里,比理想更先进的词语,是志向
一个人的志向是慢慢形成的。
志向,本身就包含了气节,仁义,勇气,决断,行动,这样的多层意思,而不光光是个目标。
所以,中国的志向比西方的理想要高级的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