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4月29日电/4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其博客上表示,全球性的食品涨价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最受伤害的是低收入群众;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波及社会各阶层。
每日经济新闻引述茅于轼博文说,英国的调查发现,1/4以上的食品是被扔掉的。去年有报道说,中国香港中秋节因为食品过期而扔掉的月饼,可以堆满一个篮球场。茅于轼认为,其实过期的食品只要没有坏,完全可以吃,所以节约食品的潜力是不小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
茅于轼建议,“要求北京市所有的餐馆必须将顾客吃剩的食品打包,劝诫顾客带回家去加以利用。如果实在有困难的,可将打好包的食品放在餐馆的指定窗口,路过的行人可以任意取用。”他认为,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每个家庭。各家有吃不完的食品,也可以打包送到餐厅的指定窗口,让需要食品的人自由取用。这个方法不但节约了食品而且帮助了肚子饿的人,能够免费得到食品,是一举两得。
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
这一大胆建议,消费者怎样看待呢?记者昨日随机询问了30名消费者,其中有收入2000元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月入万元的白领,还有工地民工及常住地下通道的流浪者。白领对此建议均表示不能接受。在华泰保险公司工作的白领王小姐认为,“首先是卫生问题,在不知道什么人食用过的情况下就断然食用剩食,在经济发展到今天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正在创业阶段的侯先生略显缓和,他认为,“这个意见可以接受,但我觉得不会去拿放在餐厅橱窗内的剩食,如果在卫生可以保证的情况下给乞丐食用还是可以的。”
记者采访了5名外来务工人员,其中两人表示也许会去拿放在橱窗内的食品,其余3人表示不会去拿。常住在地下通道的4名流浪者则十分支持:“如果放好了,就去拿呗!”
其实关于消费者担心的卫生问题,茅于轼有着自己的认识:“认为吃别人的剩饭剩菜不卫生,因为里面有别人的唾液,那这个理由幷不充分。因为正式就餐的那一桌人彼此交换唾液幷不觉得不卫生,为什么最后加入的人就感觉不卫生呢?”
餐馆称不想“惹事”
记者采访了大中型餐馆近10家,没有一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一中档餐厅老板直接表示:“哪有多余的人力去负责这种事,而且打包多出的费用谁来承受?”一高档餐厅则表示,这样做势必影响餐厅的正常营业及整体环境。还有餐馆认为:“如果剩食不能及时被拿走,食物变质将给餐馆带来卫生问题,这不是给自己惹事吗?”
万一吃出病来餐馆是否要负责?茅于轼似乎也想到了这点,他认为,“为了鼓励餐馆的参与,事先就应该规定免责的条款,而且对餐馆的参与要加以鼓励。”即使这样,受访餐馆也表示难以接受。
一些餐馆老板表示,目前的自费消费者七成以上会选择打包,餐馆也可以加强节约方面的宣传,如服务员指导点菜、提醒打包等,这些方式也可实现节约。
记者从北京的卫生、工商部门了解到,如果消费者从餐馆取走剩食而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将给执法带来更多麻烦,最终可能无法界定责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