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本人笼统给出一个观点,说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力量,其中的含义可能是不清晰的,现在把它具体化。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或者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工人的农民工,对于所有中国人,完全可以说是处在既当爹又当娘的重要地位。他们支撑着工农业,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的根本出路,有了他们也能救中国。这个说法不是耸人听闻,讲讲我的主要理由。
中国的农民工总数有多少?约两亿左右。这个数目基本上尽人皆知。尽管本人给了一个约数,但大体不会出入太多。精确数字国家应当有统计,至少能从两个渠道得到农民工的数量和流向。一个渠道是各级农村组织的逐级统计,假如不掺水分的话,这个数据应当能够比较翔实;另一个渠道是以公铁运输为主的交通部门,他们能够大致统计出农民工的外出数量和基本流向。我拿两亿农民工的数字说话,应当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中国两亿农民工,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我认为两亿农民工,基本代表了1.5~2亿户三代同堂的农村家庭。如果按平均每户2名留守老人、1.5名留守儿童(考虑超生)计算,则在两亿农民工的身后,实际也就维系着6~8亿的中国农村人口。在这6~8亿的农村人口之中,由于老人与儿童基本上只能算作需要抚养的消费者,而非劳动力,那么两亿农民工实际就是中国农村的全部壮劳力,也即全体农民或者全部农村家庭的顶梁柱。
当今中国处在特殊的发展时期,农民工的现实负担十分沉重,他们担负着个人家庭的主要责任,又面临着农业持续生产的基本使命。由于养家糊口的生计艰难,在全国农业发展的紧要关头,他们只能背井离乡地外出务工。并在无奈之中,把农业生产的主要责任,硬着心肠临时抛给了留守中的年迈老人。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一旦老人们享尽天年、仙游天国之后,农业不能无人接班;而外出务工的农民们,随着年龄上升,也难继续混在城里,多数人迟早还是农民;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又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简单事,因此农民工们挑起家庭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担,当好个人家庭和全国人民双重性质的衣食父母,是义不容辞的。
农村的问题明摆着,城里情况怎样呢?依我看,今天现代化的繁华城市,也是一朝一夕也离不开农民工了。繁华城市的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一大增长源,但建筑工人其实多数都是农民工,而且主要承担着建筑施工的繁重劳动,没有他们,房地产业一天也活不下去。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的重要投资领域,是大中型的公路、铁路和水利建设项目等,这一领域的主力军仍然还是农民工,离开他们大概立刻就要全面停工。而在各类工业企业内部,由于减员增效之后,劳动力极其匮乏,包括交通运输企业在线路养护维修等方面的繁重劳动,也都交给了农民工;包括各能源业的地下采矿和野外作业、大城市地下管线的维修作业、北方城市冬春时节的道路清雪、城市家政、医院护理、垃圾收集清理等,所有这些体力劳动和手工服务岗位,一时片刻全都离不开农民工。假如国家特别宣布农民工放假一周,城市和工业生产状况就非常地难以想像。
如此看来,农民工对于个人家庭、对于工农业、对于城市生活、对于全国人民,都是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并在世界工厂为世界人民贡献力量。他们给小康中的人们既当爹来又当娘,实实在实劳苦功高。没有他们,中国的天就要塌下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