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路透社 翻译:靳怡雯 发稿:王丰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16:48
路透中国巴东县11月14日电(记者Chris Buckley)--震颤的地面、裂缝的房子、变形的农田,这就是陈家岭村的真实写照,三峡大坝水位的上升已经成为这里居民的梦魇。
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是人类对长江的征服,但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长江沿岸部分地区出现了堤岸开裂、变形等现象。它不仅让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们忧虑重重,也给陈家岭村等沿岸居民们拉响了警报。
84岁的向春彩(音)自打出生就住在长江上游这片橘子林里,她回忆了去年她在恐惧中醒来时的情景:哒哒作响的窗户、地底下轰隆隆的声响。
她戳着砖上的裂缝说“自三峡大坝建成后,裂缝越来越大...我们没有钱搬家,但我们如果继续在这里呆着,我很害怕会发生什么。”
这个660公里长的巨大水库边,居民抱怨说,严重变形的地形自去年水位再次升高以来更趋恶化。尽管政府部门承诺会消除大坝产生的余震,但贫困的农民们还是担心山崩的灾难。
一位村民说“有时候地面一阵晃动,惊得狗叫,孩子们大哭,我们也心惊肉跳。”向的邻居说。他家的门已经关不上了。
战胜自然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中国政府有实力、有决心进行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并解决百万移民的生计问题。
建立三峡大坝要制服长江这条世界第三长河,同时还要移民140万,这让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壮举。
从1919年开始,中国历届领导人都在讨论要不要修建大坝用以防洪、发电。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拮据,因此该项计划从未实施。到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领导人上任后,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得实施计划顺理成章,尽管仍面临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批评和科学家的质疑。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启动。自2003年大坝建成后开始分阶段蓄水。如果一切顺利,到2008年底,水库将达到393亿立方米的最大蓄水库容。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但三峡工程的益处并未荫及陈家岭村,反而给村民带来困惑与难以言说的愤懑。
从前这个村子在一条浅浅的小河上游,现在这里都能够停泊一艘运煤船了。果林里、土豆地里到处都是满目疮痍。
村民们说,自去年开始,有棵陈年老树开始向河那边倾斜,附近的梯田突然下沉,还有很多房子开缝变形。
苏中佷(音)说“我们在这里住得很不安心,但又不能举家迁移。只有洪区的人才能得到搬迁补助。”
去年,这里附近的长江沿岸堤坝坍塌,几座房子垮入江中。当地政府便在陈家岭附近设置了“地质危险”警示牌。村民说,有几位表示表示同情却职位较低的官员来探访他们,但都无能为力。
45岁的谭力勇(音)在矿区工作,他说自己担心会被山体滑坡困在隧道里。
脆弱的房子
库区有部分是坚实的花岗岩,但同样有地质脆弱区。科学家很早就发出警告称,当水位上下变化冲击沿岸,会阻止渗流、挤压脆弱点。
重庆大学环境专家雷亨顺说:“库区一向容易发生山崩,现在水位的上升再次给这里增加了压力。”他补充说,上升的水位让脆弱的岩层更加疏松,洪水和暴雨又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坍塌的危险。
2003年7月大坝蓄水后,湖北秭归县千家坪山体滑坡曾导致24人死亡、1,100多人无家可归。当时有媒体报道引用专家的话说,三峡大坝并非此次事故的罪魁;专家说至少暴雨也是罪魁之一。
附近村民说,他们担心水位的再次提升,监控山崩的预警体系可能无法提供准确警报。
2007年的夏天是个多雨的夏天,根据当地媒体和库区环境机构的报道,库区的滑坡造成至少13人死亡。
据新华社报道,去年在库区共有1,900多起地质灾害,其中包括362起急需安全处置,但只有13起得到相关处理。
国家科研机构的科学家表示,官员在预警方面做得太少。中国科学院水利工程师刘长明说:“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9月份,该工程一位高官曾警告说,三峡库区地质的变迁很可能会招致“环境灾难”。但此后,官员们口气软化了许多,称灾害在其控制之中,已经投入数十亿资金用于防灾。
“就这样听着、等着”
然而,政府搬迁濒危地区村民的努力有时失于简单粗暴,可能激起官民冲突。今年11月初,康乐镇(音)村民被告知,要他们自愿在2007年底搬迁,否则后果自负。这激起村民的不满。
村民说,搬迁补助不够重建家园,搬到山上去又会远离农田和水源。“如果我们不搬,我们害怕山体滑坡。但我们要搬又负担不起。”
山谷另一头的村民们也有同样的经历,但还没有收到搬迁的通知。
“如果夜里下雨,你是不敢睡觉的。如果发生山体滑坡,响动不会太大,所以你努力努力听着、等着。”一位李姓村民说。(完)
翻译:靳怡雯发稿:王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