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的困难在哪里?
古人云: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但是到了现代,人们仅仅为了赚一点小钱,把这个古训抛到脑后了! 近几年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对自然的或人为的多发群体事件,建立预案。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从各级政府执行预案的情况看,大家都是竭尽全力进行应对。从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看,各级领导都按照预案尽职尽责,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肯定。从执行预案的情况看,似乎预案主要是针对事件发生了以后的具体措施。这种预案只能够解决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而不能够解决如何预防事件不再发生,或者发生了也要把损失控制到最低的限度。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制定突发事件发生了以后的预案,更重要的是要制定:防患于未然的预案。
地震,从全世界看,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我们只能够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认识地震发生的地方,这就是人们说的地震板块。我们根据在这些地震板块上发生的地震频率,得出地震发生的强度和烈度。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强度和烈度,制定出不同地区的建筑抗震强度和烈度的要求。这些要求在唐山大地震以后,已经写在了建筑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里边了,改革开放以后,又作为法律条文强制执行。但是人们总是以节约成本为借口,把这些条文忽视了。这就是这次汶川地震中中小学校经不起摇动而倒塌的人为的原因。我把它叫做人祸!
中国的地震板块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预防汶川大地震在全国各地发生呢?或者说如何把地震板块上的所有建筑物,都建设成为抗八级或九级以上的抗震建筑物呢?最起码把一切学校,医院,和公共建筑物都建设成为抗震建筑物。我认为,这个目标达到了,八级地震即使发生了,有抗八级和九级地震的建筑物保护,还会发生像汶川地震发生的惨剧吗?还需要动员全国人们抗震救灾吗?
这个预防地震的目标,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仅以中小学校为例。我们不说现在全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的校舍是危房,这些本来是各级政府应该解决的分内事。我们说的是只要不是按照抗震等级建设的校舍,都要全部拆除重建!有人可能要说,你这是痴心妄想!但是我们只要看到汶川地震中几十万名中小学生的惨剧,我们就会说这不是妄想,这是必须实行的预案!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财力和物力进行这种重建?我以为有,理由是,第一,这次政府拨救灾款100多亿,社会捐助100多亿。如果把这200多亿,预先用来重建汶川的中小学校舍,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有人可能要说,你这是事后诸葛亮。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做事前诸葛亮呢?第二,我们现在看一看,我们的大小城市,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建起了无数栋达到抗震要求的政府办公大楼,无数栋高级楼堂馆所。这说明党和政府完全有能力用政府的高楼大厦的财力把全国的中小学校舍全部改造成抗震建筑物。第三,现在我们的城市,放开让商品房开发商,建设高层商品房。所有这些建筑材料如果用来建筑全国的中小学校是富富有余的。既然是这样,政府为什么不把建设的投资从开发商手中收回来,由政府支配呢?第四,现在我们的钢材企业,近几年来总是说,供大于求,但是,我们的全国校舍建设又缺乏钢材。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因为生产钢材并不是为了人民迫切需要的建设事业,而是为了赚钱,钢材卖不出去,收回不了利润,因此要限产。但是,看看我们的十亿广大的农民,他们的住房,有几个能经得起地震的摇动,他们不需要钢材吗?但是他们没有钱购买,并不是他们不需要。第五,现在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绝大部分是在为商品房建筑打工。他们已经有了建设高层,建设抗震房屋的经验。一旦国家把材料准备好,号召他们回家建设自己的中小学校,我想他们一定能够按照自己的经验,建设合格的抗震性能好的校舍。
由此可见,只要国家把建设全国中小学校的抗震校舍的任务,列入国家计划,停止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建材行业,用不了几年,全国性的抗震中小学校舍就完成了。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同样可以把处在地震带内的所有的农民的住房都改造成抗震住房。每个农村都可以按照城市的规划,集中居住,像城市人一样生活。这次汶川地震结束后,我建议四川省政府,重建家园的时候,应该派有经验的专家,深入到每个乡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抗震的楼房集体居住。因为农民个体是不可能建设抗震的房屋的。网友提出的建设兵团,人民公社的建议是可行的。
以上防患于未然的想法的困难是什么呢? 就是没有钱!钱是什么?就是一切物质财富的代表。谁掌握的钱多谁就掌握的财富多。因此把全部金钱都掌握在国家手中,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现在的问题是,金钱并不是全部掌握在国家手中,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即使有改变地震带抗震房屋的意愿,但是没有支配全部金钱的权力。这样的政府能有作为吗?政府不作为,下一次大地震能够预防得了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