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
优秀学生——高考——上大学——成才——献身国家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一个美好的设想,一个理想的程序,可能也是高考制度的初衷吧。
各省分数排名特别靠前的学生才能进入名校。北大清华等名校几十年来对外输出大量留学生,成为美英德法等国科技精英、企业高管甚至国家栋梁的不在少数。高考高分者,真是不可谓不优秀。然而几十年来,我们仍然没有自己的大飞机、高端处理器、小汽车发动机、CT机、抗生素等等。分数高就是优秀么?这或许是个永远的争论,又或许根本不需要争论。在祖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日渐拉开差距的今天,我们盼望真正优秀的人才为国效力。这显然不是仅仅改进高考制度就能解决的,甚至恰好说明了高考制度对于选拔人才的有效性。
分数高的学生,也可能进不了名校,即使志愿栏内只填着他唯一的梦想,即使他超过被录取者100多分,即使他品学兼优、立志报国。甲是某省95万考生中的第50名,可北大在该省总共招49名;乙是北京11万考生的179名,正好在180名的计划内;甲落榜,乙升学。丙650分,差1分录取,他父亲是农民;丁考了470分,他父亲捐款500万;丙落榜,丁升学。这是高考考场纪律之外的规则,常见现象。至于个别(却也常见于报道)地方考风差劲、作弊成风、篡改档案和名单、拦截录取通知书等等丑恶现象,则是条文所禁止的,也就不说了。这些都是高考期间发生的现象,但也许不是高考制度改革能够避免的。
低分的学生,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各科发展不均衡,考完四个科目的分数跟缺考一科也相差无几。他们是几乎没有希望进入重点大学了,只好自生自灭、听天由命了。华罗庚发现和提拔了陈景润,于是才有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突破;而这些年来我们没有华罗庚,于是一大批陈景润就此泯然众人了。是高考淘汰了他们,但阻止他们继续发展的却不是高考。这也是高考所无力解决的问题。
在许多人没能“后富起来”的情况下,高考成为“先穷下去”的人们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富裕理想的狭小通道。因此,取消高考不见得能收到预期的好结果。消除上述种种高考弊端之关键,并不在于改变高考制度本身。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仍然看不起病,于是大家一起骂医生、骂医院,仿佛没有他们身体就不得病似的。
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他们的子女仍然难得上大学,难得就业,于是大家又一起骂高考——这正如“屙不出屎来怪土地爷”一样。
谁之过?
废止高考,慎之又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