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计划市场经济制度
一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
廖小胜
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已经进行改革开放30年了,在这30 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回顾这伟大的30年,我们有什么可以总结的呢?当然,可以总结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这就是:在这30年中,我们的不完全市场经济制度,或者说,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从宏观和微观干预市场行为的经济制度,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制度。
不错,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的政府在不断地放权,放松对经济的管制,但实际上,我们的政府又是一直在参与经济的运行,而这30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参与或者说干预往往对于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又是非常成功的。最近,在世界上,由于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许多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实际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控制物价的大幅度上涨,比如说:提高准备金率、采取优惠政策以增加生猪存栏数等。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才使得国内通货膨胀没有失去控制,否则的话,完全有可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据报道,在去年,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是两位数。
对比来看,像美国这样基本上完全市场化的国家,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宏观金融政策,但很难采取一些实际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物价,而一些美国农业巨头乘机赚了大钱。有报道说,现在美国的老百姓节衣缩食,以便能度过通货膨胀的难关。在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和老百姓生活的关系并不紧密,政府做了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老百姓也很难干预:政府要打伊拉克,老百姓反对也没用,只能将来用选票说话。现在布什的支持率也就在30%左右,大部分人反对布什的政策。
在我们自己过去30年的经验里,我们看到:政府对经济进行有效地干预,可以使我们的经济顺利地发展,这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经验之一,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值得一书的事情。在国外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出现过经济大萧条,也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经济才逐步恢复过来。
但是,随着我们经济不断地市场化,政府不断地放权,政府参与经济的活动在逐渐减少,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就拿这次通货膨胀来说,首先,政府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的反应有些迟缓,比如说:猪肉出现了短缺,政府是不是没有预见到呢?北京有人倒是预见到了,囤积了几百吨猪肉,发了财;其次,虽然政府采取了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但在短期内,一些措施也很难见效。在中国,普遍认为这次通货膨胀恐怕要持续几年,而老百姓也要节省开支,有些人还要勒紧裤腰带,真正受通货膨胀之苦的是广大的中低收人群。这种情况引起了一个疑问:在我们现在所搞的市场经济中,我们到底能不能有效地预见到通货膨胀的来临?并在一个短时期内,让我们说,一年之内,就能实际控制住物价的上涨?
如果不能,那好,那我们就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现有的市场经济了。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让我们说的多一点。在美国,通货膨胀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在中国,在离我们不远的过去,曾发生过由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示威游行;最近,越南也发生了由通货膨胀引发的罢工浪潮。不错,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通货膨胀是不太严重的,但这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如果继续实行我们现有的市场经济,完全有可能不断出现通货膨胀。
大家都知道,在1949年建国之前,中国有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共产党接管政权后,干得非常漂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国民党政府长达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局面,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的力量,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我们的社会主义政府和经济制度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发展经济是不能为人民服务的,但发展了经济,也不一定就是为人民服务了。经济发展了,通货膨胀出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降低了,而少数人乘机发财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反对通货膨胀的。
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可以借鉴一些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方法,但不能照搬,照搬的结果就是把人家的问题也搬了过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为了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经济学古典学派的创建者亚当·斯密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引导企业不知不觉地为社会提供好处,并且有效地进行经济资源配置。此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事实证明,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看不见,而且还经常不干活。可以随便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拿近来的石油价格来说,一路攀升,看不见的手对此是如何调节的呢?又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呢?据报道,现在有几千亿美元在那里炒作石油价格,这当然要妨碍市场的调节。日本有人估计石油价格要维持10年的高价位,如果10年以后,石油价格才能够降下来,那还能够说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有效的吗?时间是现代社会中的关键要素,如果市场配置资源过于缓慢,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有限的,同样,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是有严重问题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结果应该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结果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在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据最近报道,大中电器创始人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5.6亿元,比2007年青海省全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还多1 亿多元,由此可见中国的贫富差距情况。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贫富悬殊。据08年5 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预算与政策优先安排研究中心和经济政策研究所在4 月联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美国经济总体在增长,但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甚至下降了2.5%,而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则增长了9%。经济增长是需要消费来拉动的,如果广大中低收入的人没有足够的钱进行消费,又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呢?自从1970年开始,美国GDP平均每年增长3 %左右。
应该说,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典型,虽然美国有相当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有不断涌入的优秀劳动力和技术人才,有丰厚的自然资源,有世界上最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大批的高科技人才,有最自由的创新意识,有最善于竞争的商业意识,有一个基本上不干预具体经济事物的政府,有一批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是,美国的经济发展依然缓慢,而且不断滋生各种问题。这是什么问题呢?这说明:没有了社会公平,也就没有了经济效率。
但是,现在美国的问题还是比较内部的,从表面上不容易察觉,由于我在美国生活过,所以我知道只在美国做短期停留,很难观察到问题。美国可能有些像清朝的中晚期,好像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表面上很风光,拔一根汗毛,比你的腰还粗,但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慢慢衰落下去。
回顾我们自己的情况,我们不能不问:我们建立了一个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了吗?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个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我们的经济会持续高速发展下去吗?
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我们沿着市场经济的道路走下去,政府继续放权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并且实行宏观调控等等经济措施,我们就能够继续高速发展下去。对于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说,这个想法是有些道理的,但这决不是最好的方法。美国有的报纸把中国称为第二个日本,而日本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只是一个二流国家。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向西方学习,变法革新,已经有100多年了,日本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勤奋,都是举世皆知的,据有些报道,日本早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还要快。在2007年,美国的人均GDP是45218美元,日本是32980美元,日本要在人均GDP上超过美国是很难的。《日本经济新闻》在08年1月的报道中指出:日本人均GDP在1960年只有美国的16%,但随后由于经济高增长,如上日元的升值,成长至美国的70%,1987年则首度超越美国,造成美国所谓“日本威胁论”的产生。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低增长加上日元的贬值,2001年以后的日本人均GDP再度落后美国,2006年跌至美国的78%。若日本持续低增长,并且日元兑美元汇率继续走低的话,在2020年时,以美元统计的日本人均GDP将跌至美国的50%左右。如果我们沿着上面所设想的市场经济道路走下去,由于所使用的方法有些雷同,结果恐怕比日本也好不了太多,在人均GDP上也很难超过美国。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能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一天,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在游泳池边聊天,聊着聊着,这个日本人就从游泳裤里掏出一张塑料名片来,递了过去,美国人对此大发感慨,认为像日本这样的民族,是无法与其竞争的。其实,我的看法倒是相反。现在,—些中国人也像这个日本人一样,做事过于极端,一心想着发展经济和赚钱,社会主义的理想没有了,其结果只能是思想混乱,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很容易走到歪路上去。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人均GDP也还只有2000美元左右,却也面临着人心涣散、贫富悬殊、贪污腐败、通货膨胀、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现行的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联系,这些问题有可能阻止我们成为世界强国。
如果我们真正希望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我们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努力建立一个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很好地解决社会公平和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不断完善我们现行的市场经济制度。
还有一种想法,认为我们的政府要主要为市场服务,给市场提供秩序,不要去处理具体经济事务。记得我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个美国朋友去当地的政府办事,办完了事,在政府大楼的餐厅里坐了一会,在上班时间,看见那些政府官员悠闲地抽着烟,在那里喝咖啡聊天,我的美国朋友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我的美国朋友并不懂什么是社会主义,以为社会主义就是懒惰。美国政府的官员并不想费力卷入到具体经济事务中去,老百姓对于他们也不太重视。而对比来看,我们政府的官员往往热心地投入到经济事务之中,不少人对经济很熟悉。政府制定了许多有效的政策,如:包产到户、办特区、价格双轨制、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等。正是由于我们政府的官员热心地投入到经济事务之中,他们才表现出了高于大多数企业领导人的政治和经济视野;正是由于我们政府的官员热心地投入到经济事务之中,他们才有资格领导经济。当然,政府官员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有人搞过大跃进,犯了大错误,但后人就吸取教训了,就知道要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再去搞什么大跃进了。其实私人企业也是不断地犯错误,每天都有一些私人企业倒闭。官员指手画脚是一个问题,犯错误是一个问题,但政府应该不应该干预具体的经济事务是另一个问题。政府究竟在经济发展中要起什么样的作用,应该是一个要研究的课题,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政府完全可能起到巨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现在来看,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应该存在某种形式的商品经济,存在某种形式的市场,这样,才能够比较劳动的价值,实现按劳分配;这样,才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政府也都应该参与到经济发展当中去,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解决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问题。
从我们过去30年的经验来看,我们应该注意研究一种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计划市场经济制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我们现有的市场从观念上分成2 个市场:一个是基本市场,另一个是非基本市场。基本市场由基本生活用品构成,其他商品构成非基本市场。在基本市场中,有老百姓吃穿住行所需要的商品,如:粮食、布匹等商品,还可以包括经济适用房、基本医疗、公共教育等等,甚至还可以包括一些特殊商品等。对于基本市场,政府是有计划的,对于基本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政府是有控制的。无论经济出现什么样的波动,基本市场都是相对稳定的,老百姓的生活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对于基本市场中的许多商品,政府都会在好年景中储备一些,这样,在经济出现波动时,由于基本市场是相对稳定的,整个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起伏。对于非基本市场,则在很大程度上依照市场规律运作。基本市场和非基本市场的商品是可以同时销售的,例如:市场上可以出售不同价格的食用油,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低价的,属于基本市场的商品。
建设基本市场,可以从农产品开始。农产品是有关民生的基本产品,美国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属于政府所有的,一是要保证食品安全,二是要保证供给充足。如果食品安全出了问题,则人命关天;如果食品供给不足,则会引起恐慌。在中国,应该确保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属于政府的管辖,对于大宗商品,如粮食,实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统一联网监控,确保供应充足、安全、价格平稳。
把市场分为基本市场和非基本市场两个部分,形成了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计划市场经济制度。在这里要注意3点:
第一,政府是通过市场手段达到计划的。对于不能达到计划指标的商品,政府可以提高收购价格。必要时,政府可投资,建设紧缺商品的生产基地。可以考虑用社会招聘和推荐方法,成立董事会,指导紧缺商品的生产。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可以是计划生产的组成部分。
第二, 在基本市场中,商品价格也不是不变的,但上涨幅度受到控制,比如
说,规定每年上涨幅度不超过2%。小幅价格上涨也会对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要防止价格大幅度快速上涨。
中国物价要与世界接轨吗?这要认真研究研究。有人怀疑在全球金融和价格大幅波动的背后,是有人在操纵,从中谋取巨额利润,这种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之后,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要慎重对待全球化的问题,与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欧美相比,我们的经验还很欠缺,理论和实际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要有些辩证的想法,既要市场化,公平竞争,也要计划性,合理布局。在市场中,有计划,在计划中,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关键是为人民服务,利用市场规律达到社会主义的目的。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
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那种自由竞争的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严重问题的。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整个工业生产下降了30%以上,仅1932年,美国就有1400家银行倒闭。政府如果放任市场去调节,完全可能出现高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经济问题,这还可以参考近来俄国和越南所出现的情况。
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那种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市场经济制度,主要是指那种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如美国的经济制度,这种经济制度也是有严重问题的。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昭示了“看不见的手”的问题,宣告了市场经济自动运行神话的破灭,使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得到了肯定,凯恩斯也否定了只用“看不见的手”调节的主张。现在,美国政府有几种主要的干预宏观经济方式,如:调节利率、买卖债券、调节银行准备金等。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中,由于政府控制着宏观经济总量,就使市场上的波动不至于失去控制。应该说,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是比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更加完善的经济制度,更加有利于民生,更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是,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中,会出现一种滞涨的问题,也就是高通货膨胀和生产停滞共同出现。在19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美国通货膨涨,美国政府实行干预政策,就出现了滞涨的问题,在卡特政府结束时,利率在20%左右,物价上涨是13%,失业率是接近8%。对于滞涨的问题,可以做一番分析,简单来说,可以这样来理解:现在在我国,由于猪肉生产不足,市场上猪肉价格上涨,为了简化问题,我们索性假定就是由于猪肉生产不足,猪肉价格上涨引起了 CPI上升,引起了通货膨胀,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只实行宏观调控,提高了准备金率,这样,生产投资减少了,使整个经济的发展变慢。但这种宏观调控减少了猪肉价格上涨吗?可能不明显。通货膨胀的根源是:猪肉生产不足导致了猪肉价格上涨。提高了准备金率,老百姓还是想吃猪肉,还有钱买猪肉,对猪肉的需求依然旺盛,猪肉依然供给不足,猪肉价格可以继续上涨。如果把准备金率提得太高,造成了老百姓收入下降,如大量失业,那确实会降低对猪肉的需求,但这时经济也会停滞不前。另外,由于政府提高了准备金率,减少了生产投资,还可能间接影响猪肉的生产,使猪肉生产更加不足。
有时候少数基本商品如:石油、粮食价格上涨导致了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并不能解决这些商品的短缺问题。石油的问题更加复杂,由于我们很难去控制石油的价格,虽然我们通过宏观调控,减少了生产投资,可能减少了对石油的需求,但石油价格可能依然还在高价位,由石油价格产生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减弱一些,但可能不容易消失。总的来说,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中,由于政府不能或者不去对通货膨胀的根源进行实际有效的处理,而只进行宏观干预,控制整个经济发展速度,有可能造成滞涨的问题。
在凯恩斯之后,虽然也有人重提经济自由主义,但也不能否认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还是目前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在计划市场经济制度中,政府对基本市场实行计划和调控,对于非基本市场实行自由竞争和调控。平时,政府保持对猪肉供给的监控,确保猪肉价格稳定,并有储备,在猪肉供给不足时,政府采取直接的措施,如加大生产力度等,去提高供给量,而不一定宏观调控整个经济发展速度。石油价格上涨了,这是输入的通货膨胀,政府要号召节能和发展新技术,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控制能量消耗,同时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政策等。当然,政府也要有长期储备石油的计划,并投资建立石油或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基地。同时,要保证基本市场不受影响,必要时,由政府补贴。石油价格上涨会影响非基本市场的物价,只要不出问题,政府可以适度调控。基本市场是政府计划调控的市场,而非基本市场更像完全市场经济。在计划市场经济制度中,有自由竞争、宏观调控、计划等几个成分,比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制度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民生,更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开辟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新的方向,并且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计划市场经济制度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有利于广大平民的经济制度,可以说是平民市场经济制度,或者说是社会主义计划市场经济制度。当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包括以公有制为主等许多重要内容,这里就不去一一论述了。
建设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伟大理想,建立一个计划市场经济制度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出发点不是首先考虑经济利益或效率,而是考虑到广大人民的生活。从长期来看,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比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更重要,一个稳定发展的经济往往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和谐的保证,而政治安定和社会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的繁荣。我们近60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可以证明:计划市场经济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最后,当我们回顾这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总是感慨万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建设一个民主和繁荣的国家,一直在努力奋斗着,而真正激励我们奋斗的重要源泉,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人民展现了伟大的爱心,展现了众志成城的社会主义优越性,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心、这种人人互助的社会主义精神,是使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力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