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富士康告比亚帝闹的沸沸扬扬,其实不知道内情的人也许觉得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个商业竞争事件,可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里面的惊人的秘密.
富士康是国际垄断资本扶持起来打压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别是移动通讯行业,这里面跨国资本通过扶持他来打击中国的民族手机行业,业界的富士康进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哀鸿遍野,这里的哀鸿遍野是中国民族工业特别是手机行业的哀鸿遍野,而西方资本因为通过富士康获得了中国本土的低成本以及文化优势所以会越来越强大,不信看看富士康代工的几个国际巨头,越来越强,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却加速了这个过程.
以前网上流传着中国的小灵通的流行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打击中国民族手机运营的手段,因为他们无法进入这个垄断行业,当时觉得有点悬乎,现在看来,这个完全可能是事实,因为现在的趋势看来,移动信息化时代正在起航,移动通讯与互联网,电脑与手机融合的趋势加快,而世界在科技革命时代的特点是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国领先,其他国家采用英国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而后进的国家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就与英国齐头并进,发挥了后发优势,使得英国逐渐失去优势.而现在在第一次信息革命美国领先,首先建成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可是他显然在谋划打击中国在第二次信息革命--移动信息化时代取得后法优势的潜力,这样打击中国的手机产业和手机运营产业成了西方垄断资本的两个战略重点.打击手机运营商的技术潜力,运做市场的潜力通过引导中国发展落后技术的小令通来实现,而打击中国的手机产业通过扶持手机代工企业在大陆的扩张来实现,要知道富士康手机事业群FIH的注册地点在开曼群岛,而开曼群岛聚集了被西方垄断资本控制的一半的对冲基金.这样双管齐下,打击中国的移动通讯产业的发展,而我们的政府却扶持这两个政策,使得这两个政策都搞的红红火火.
富士康现在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154位,而且发展势头迅速,已经开始聚集了大量的资本势力,这个时候,他的主子国际垄断资本财团开始不放心了,因为富士康现在发展的太大了,而且现在跟中国政府来往密切,还跟中国的许多大学展开了密切的技术合作,特别是富士康的总裁郭台铭提出的科技转型,让西方资本集团越来越不放心了,于是从2005年开始,在资本的母国英国,逐渐的发出了一些的对富士康不利的新闻事件的报道,而这一年富士康刚刚进入五百强.什么劳工事件,国内鹦鹉媒体也跟进,大举报道,宣传,一时间闹的沸沸扬扬,他们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破坏富士康的社会形象,破坏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潜力,以及与政府的关系,并通过攻心的方式破坏富士康的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后来英国媒体又开始叫了,说富士康现在太强大了,他的客户nokia都比不上他了,开始害怕了,说nokia好多的产品外观的是通过富士康的技术实现的.这明显是在离间富士康与nokia 的关系,企图打击富士康的商业利润基础,破坏富士康的资本的积累.现在的情况看来就是西方垄断资本怕富士康长的太大了,控制不了他了,他们本来是想通过扶持富士康来打击中国的民族工业,可是现在一个新的扎根中国大陆的台湾企业反而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富士康的触角伸的很长了,管理也比较科学化,国际化,的确适合中国的本土情况下的制造业(搞技术还是不行),他现在涉足了行业已经很多了,一个商业帝国的雏形正在形成,现在只是缺少帝国的核心—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实力.但是因为逐渐聚集的大量资本使得他也具备迅速切进一个新的高科技行业的潜力,这个是现在西方垄断资本最担心的地方,他们害怕台湾相对国际化科学化的管理融合大陆巨大的市场潜力,形成巨大的聚合力,以打破西方在国际分工分配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而且按照西方人自己的经验,他们是资本控制国家,他们当然害怕富士康翻身一变成了中国民族资本,并开始维护中国本土利益,并学习他们的模式,逐步的取得中国的政权主导,现在中国越来越有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以前中国的民族资本是弱小了点,可是经过改革开放,还有台资进入大陆发展,中国的私营企业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实力大增,如果部分台资投靠大陆,与本土私营资本结盟,并开始排挤西方的资本,那么西方将是十分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战略上打击出头鸟富士康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打击富士康,他们仍然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就是通过扶持中国本土的代工来打击,于是我们就看到比亚帝在手机代工行业的突飞猛进,以及富士康投诉比亚帝的一幕.富士康企图阻止比亚帝在香港上市,其实就是为了阻止比亚帝获得国际垄断资本的扶持,因为美国的摩根此前已经建议卖出富士康的股票,买入比亚帝的股票,这样通过金融工具这个西方资本的看家宝来打击富士康,扶持比亚帝,达到防止中国本土出现聚合力的现象.
可是富士康其实根本没有与西方资本摊牌的实力,所以就极力争宠.富士康在大陆发展的基础是台湾的干部,一个台干的工资是同样级别大陆员工的几十倍,从这点来讲,富士康员工去比亚帝是很正常的现象.比亚帝的迅速发展也是大陆员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在改革后已经发展到与台湾人同一档次甚至超越他们的表现.既然富士康依靠台干,就无法在大陆彻底扎根,有人说富士康扎根大陆,完全就是扯淡,什么时候大陆员工的工资与台湾员工的工资一样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扎根,不存在一个企业在当地采取歧视政策却能融入当地的情况,至于中国某些领导人与富士康眉来眼去,在富士康的大陆员工看来跟卖国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富士康在技术方面更是落后,连中国的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科技公司的技术都不如,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技术研发的积累和人才,有人会说富士康有产发,什么JRD什么的,这种研发是依附于西方的一种修修补补的研发,根本不设计关键技术,就象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我们的某些政府人员乐开了怀,面子上也有了,可是那些所谓的研发只是市场性的应用研发,根本就设计不到西方技术的根基,我们也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到那些核心的技术,为什么现在英语如此火热,特别是到西方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对英语的要求尤其高,原因就是在那里面需要不断的接受西方核心研发设计部门传过来的技术性的市场性的一些资料,需要中国的员工能够顺利的与那些人沟通,协调,一便更好的为西方核心研发部门服务.所以不能光看那些光闪闪的西方跨国公司又在中国设立多少研发机构,其实这里面隐含的信息是中国的本土市场现在也是外国人在开发了,他们不仅仅在中国制造了,这个应该是我们国家企业发展的危机,而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
还要说说比亚帝,其实他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被西方资本利用来打击富士康,他现在关心的就是积累资本,发展实业,实现企业的高速健康的发展.进入手机代工行业也只是他们积累资本的一个手段而已,为了更好的发展他的主业—汽车.比亚帝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开民间市场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萌芽发展起来的新的民族工业,在利用中国本土的优势,吸收西方的台湾的一些优秀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中国新形象的企业,然而在由于生长在遍地西方资本范围的市场,注定了他要发展,必然要与西方资本发生某些联系,包括合作,这个也是我们国家放开民间经济领域,培养私营企业后必然出现的事情,我们国家既然不能主导自己的经济技术领域的企业的运行,并给他们一定的技术,资金资源的扶持,这些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民间资本必然会走向与西方采取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形式,华为属于例外,因为它得到了国家的扶持,所以华为在各个交换机领域对西方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攻击,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他无法自己做一个产业链条所有的事情,而中国自己的经济技术团队却没有形成,国家也放开对经济的干预,放手让企业自生自灭,这样他必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与西方垄断资本采取了合作态度.最近他的辞职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任正非似乎成了万恶的资本家,可是在他面对有强大的经济技术积累,并背后有强大的垄断财团支持的国际巨头,面对中国传统的官僚作风在企业内部的蔓延(现在的海尔因为企业的官僚作风,基本靠国家资金扶持,资产都成了负的),他不得不首先考虑企业在国际巨头面前的竞争力,维护中国唯一一个在高科技领域与国际王牌企业平起平坐的企业的地位.而那些以前整天想着招商印资,现在整天想着维护劳工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政府官员,你们想过一个民族工业在薄弱的基础上成长为王牌企业,继续维持这个地位并取得进一步提升的艰辛吗?难道你们不但要压制中国没有起来的民族企业,还要打压那些已经崛起的企业吗?想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些在旧社会苦苦挣扎的民族工业.
也就是说中国的民族工业现在因为缺少国家的扶持,面临强大的国际垄断资本的步步进逼,已经开始发生分化,虽然他们自己的主观愿望不是这样,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比亚帝已经被扶持起来成为打击富士康的工具,不过这个是互相利用的,比亚帝自己也是为了能够获得发展的资本,不过,合作已经拉开,资本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当国家不能够扶持自己的工业取得实力增长的时候,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会有一部分会投靠西方垄断资本的怀抱,争一点残羹剩饭,并被纳入西方的体系,来打击代表利益的民族工业.也许比亚帝不会有这个发展趋势,可是,无法保证中国所有的企业不会有这个发展趋势,华为不会成为西方打击中国本土工业的工具,这个是肯定的,因为在90年代初,思科已经谋划把中国本土的低端市场让给华为,让华为生产思科的低端产品,自己生产高端产品,华为断然拒绝,并在鲜血淋漓的搏斗中成为与思科平起平坐的对手,可以讲只要任正非还执掌华为,华为就永远会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而奋斗,也许他会在中外的联合打击下倒下,但他决不会屈服.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文革时期成长起来的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已经逐渐的都漫漫老了,在文革后,在西方和平演变下生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开始成长,他们在思想领域与他们的前一批企业家有差别,他们更容易被西方利用,如果我们的国家仍然继续放开民间市场,继续让民族企业各自为战,那么,西方所实行的一些和平演变的阴谋将从思想领域开始转化为政治经济领域,他们也将开始收获和平演变的果实,而我们国家也将会陷入无底的深渊.
从这次诉讼事件能够看出在经济领域中国已经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也许在文革前,我们的科技能力强,军事工业强,可是我们的民用工业,我们将设计的高端产品制造出来的能力弱,可是在经过世界制造业大举进入我中华之后,我们国人接受了一场制造业的洗礼,因为制造业需要大批的工人,客观上沉积在中国农村的巨大能量开始释放出来,大批的农家子女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接受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他们中有的人迅速成长,成为管理或者技术骨干,没有成长起来的人,也初步的接受了一定的现在工业的训练,素质得到提升,并被适当的组织起来了,队伍只有被组织起来才会有战斗力.如果说文革时期中国社会接受了一次现在全民政治制度的洗礼,那么改革后,世界工厂的形成,使得中国人民特别是占大部分人口的农村的子女接受了现在制造工业的洗礼.不过这个过程伴随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就是现在左派对改革的批评,这些批评完全正确,并切中要害,现在中国是需要针对这些弊端采取不久措施了.
另外改革之后,我们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知识科技创造能力遭到打击,这个我在论改革开放历史功过里面已经有论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激进的引入外资,使得中国本土的科技实力,国民经济的运行体系遭到打击.我们在科技领域逐步的开始依附与西方,西方也有计划有步骤的针对中国的经济采取了打击,拉拢,收购,收买的措施,并开始到了最后攻坚阶段,企图控制中国的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行业,并最终达到瓦解中国政权,扶持他们代理人上台的最后目标.改革之前的情况是一个工人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他退休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这个反映了中国之前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企业的同步发展,不断的提高员工的技能.可是现在中国什么情况呢?一个在名牌大学学了不少专业知识的本科生,进入一个外资企业,他从事的是与技术略微挂点边的制造工程(世界工厂吗),当四年之后,他想考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已经忘光了,最后只能改行学习工业工程专业.这方面我个人也很有体会,以前在大学实验室跟着老师做了一些设计,还在全省大赛上获了奖,可是当自己进入一个外奇工作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都忘光了,以前编的程序,设计的电路,现在看着很陌生.现在中国好多外资企业里面工作的大学生,设计技术的不多,大多数都是与制造工程,生产管理,企业周遍单位等有关的,这个也与中国世界工厂的名称之下经济的微观结构吻合.也就是说在改革前,我们的国家能把一个工人培养成为高级工程师,可是现在我们国家放开经济之后,能把一个专业强大大学生培养成为在自己专业领域失去发展机会,却在被西方人放弃的一些行业或者专业的专家.我们正在失去为我们经济崛起所需要的大批工程技术人才.在西方的积压下,我们自己的一些研发机构也在外资面前失去竞争力而逐渐退出市场.
最后总结起来就是现在我们经济技术领域需要国家出面进行组织,形成内部的合力,以形成中国自主的产业体系.防止西方垄断资本对我们进行分化打击.对待象富士康一样的台资以及其他一些外资企业,需要在合理的规范下允许在中国发展,但是政策要严一些,要对他们加强监管.对待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成分要采取措施.并促使部分台企能够真正的融入大陆,能够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人员组织上特别是高层逐渐的以大陆员工为主,并实行平等待遇,不允许外资员工待遇高于中国员工太多,这样能够体现中国政府在为中国人民着想,能够强化凝聚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