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的最后一篇《离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沿海十八村响当当的木家,为女儿木爱姑的婚姻不合,与原亲家----庞庄的施家“闹”了三年,事情也未了结。施家有钱,有脸面;木家有人,有胆子。木三公公带领六个儿子,把施家的“龛”拆毁;施家请出名乡绅“尉老爷”,三年也没有“摆平”木家。这次,“尉老爷”请来了城里和县官老爷“换帖”的“七大人”坐镇,力图彻底了结此事。见过些“市面”的木三公公有些心虚,而强悍尤胜父兄的木爱姑则不为所动----“跟县官老爷换帖,就能不说人话吗?”、“若只像尉老爷那样说‘走散好,走散好’,管他‘七大人’、‘八大人’,我拼他个大家家败人亡”!
“七大人”的人,没有压住木爱姑;他的两宗“法宝”,压住了她。这是怎样的两件宝呢?一件是“洋宝”,一个扁扁的小瓶内装黄色粉末----“鼻烟儿”。“七大人”把它抹在鼻孔上,打出一个异常响亮的喷嚏,把爱姑“震”到。第二件是“古宝”,一个“小园的烂石头”。“七大人”当众讲解----这是古人大殓时,塞住死人屁股眼儿的东西(文物)----叫“屁塞儿”。“七大人”把“屁塞儿”放在口鼻之间,不停的搓动把玩。爱姑被这莫测高深的“文物”与莫测高深的人物,当场“震”倒,彻底崩溃。一切事情,和谐解决。
鲁迅先生的幽默、深刻,令人叹为观止。先生用幽默揭示了“法宝”的秘密。无论是“洋”的,还是“古”的,本身并无巨大的法力。真正能够“震”住人的,是高深莫测----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本能敬畏。尤其是,当这些事物掌握在“令人敬畏”的人物手中之时;尤其是,当这些事物被涂抹上“神圣”色彩之时;尤其是,当被“震”者原本就缺乏精神和物质依靠之时。
先生用深刻看出了,形形色色的“七大人”们,一定会不断的运用形形色色的“鼻烟儿”、“屁塞儿”,来“震”人。
你经得住“震”吗?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这些“法宝”。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