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极力突现“摊位”优势,按厉股份和吴市场等精英们的逻辑,市场经济就是巧取豪夺的经济,但巧取豪夺得有一些条件,比如要有地缘优势,要有人脉资源,更要有过硬的政治背景。而这些兰州大学是不具备的,因为她偏安一隅,山高皇帝远,承受不上浩荡的皇恩,于时就有一些国内的“正直之士”在网上写文章,把兰大称之为中国十大备受委屈的大学。然而,同样是一个大学,兰大在美国人的眼里却很光鲜,很亮丽,并被评为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最著名的几个大学之一。丑小鸭什么的称号与她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了。那么,中美对同一个大学为何竟有天壤之别的评价你呢?问题是价值观上的差异。在现阶段,中国人的价值观看重的是句号,是获得,是“完成时”,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则看中创造本身,是“将来时”。这促使人总是对未来充满着惊讶,并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把一个个问号变成惊叹号!而且,美国人尤其佩服那些没有吃上官方的“优质大米”,只知道自己在市场里找“配偶”交合产下自由蛋的母鸡,而兰州大学无疑就是这样的母鸡。美国人知道,这个蛋或许在中国不被人们看重,尤其是不被官方认同,但她实在是自由恋爱下的幸福蛋,在反观我们自身,在计划学术和审批机制下由官方“催肥”的母鸡虽然下的蛋在数量上可能多于那些自由蛋,但我们从来不担忧这些速成的玩意儿有没有营养,而仅仅羡慕这些听话的母鸡们从家长那里拿的饲料是多么的精美和丰富。于是,现阶段中国人就这样看问题:兰大的老师什么待遇啊?既然待遇菲薄,那又能有什么创造呢?而且全然不顾兰大人的真正的学术贡献的价值。的确,我们是太容易健忘的一群,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我们在云南组成的西南联大的老师又有什么待遇呢?然而,又有谁不承认那些学术泰斗及其学术创建的价值?再看看现在,有多少大学是把奉献当成了评价的原则和机制?郑也夫教授的头脑是清楚的,他说道,优越的学术条件,尤其是丰厚的经费支持,不外乎就是农民“打粮食”之前拿的化肥,可是,现在许多高校却只看重那化肥,不看打粮食本身,有些教授在申报职称时洋洋得意地写道,说他本人手头支配了多少课题经费,全然不说这些经费转化成了什么。于是,几十万乃至上千万的科研经费用一篇五千字的科研报告交差者有之,甚至置换成了一大沓吃饭的发票的也不乏其人,可是,这些人在高校依然还就是威风,因为他比别人多吃多占了,所以他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就在一般老师之上,于是,他就是大爷。这也就难怪“范跑跑们”要突破道德底线了。还是《往事并非如烟》的章怡和概括得好,说是现在高校的那些“成功人士”,一般就是谨守以下三点原则,即“必要的厚黑,适当的剥夺和有效的运作”。尤其是第三点,更是被有些人运用得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如果哪位学人不按这个诀窍行事,则必然被边缘化,包括这样的人组成的大学也就有可能被那些“识时务者”视为另类。记得周总理讲过,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待遇和科研经费方面并没有多少要求,他们的天职就是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就是说,看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主要是看他的社会价值,而不是看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条件本身是否优越。可如今,不讲索取的人往往边缘化,比如,同兰州大学类似的个体也不乏其例。如青岛大学的“金牌学者”(这是群众封的)建方方就是例子,建方方是搞理论化学研究的老师,外语棒自不待言,而且对国际化学前沿领域的理论问题了如指掌,他因此发表在sci上的文章即便在全国来说也是超前的,可是,这个老师由于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平常并没有多少科研经费和项目,所以,你再怎么坐冷板凳,在有些人看来也是不成功的。因为他没有在“先富者”的行列,于是就不能算作“成功人士”,英国大文豪劳伦斯讲到,那些失去社会道义担当的所谓成功,就是婊子女神,我们今天宣传的恰恰就是这样一些婊子女神,这是价值观上的严重误导!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之所以大昌其道,除了与前面所说的二点原因脱不了干系外,还与我们这个民族几天年来所盛行的地主阶级既得利益者的价值心态有关,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矝而不争”的价值哲学观念。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价值观上来一个大的拨乱反正,还价值评价原则的本来面目,简单而言,就是掌握四大尺度,一是经济性原则,即是讲,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要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结合上考虑,如果甲乙两个人的社会价值一样大,但甲在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时比乙花了更多的成本,我们就说乙比甲更有价值,因为相比较而言,乙更为价廉物美一些;二是可通约性原则,就是说两个人在比较价值大小时必须是同一类的,两个“社会位差”很悬殊的人是没有办法比较其价值大小的,例如,不能抽象地说一个大学生的价值就一定大与一个老农,大学生有多大价值,必须把他放在同类中去作一比较。三是连锁性原则,就是说考察一个人的价值时,一方面要看到他的具体历史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而且要看他的行为的间接影响,不能就事论事。四是社会发展原则,这应该是最高原则。目前在许多高校里,这个原则已经被人抛弃,因为吃力不讨好。原同济大学校长,现任科技部部长的万钢先生,曾经极力提倡高校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有社会公益意识,要有服务人民群众的想法,可是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因为我们的体制就是从家长那里拿到饲料,然后再按家长的要求下按时把鸡蛋产出来,然后再由家长评价你的产蛋数量,数量多的,还可以从家长那里拿到更多的银子和好处,所以,这些听话的鸡们可以全然不顾社会的需求,也能够生活得很好,但这种情况只能得利于一时,并不会得利于长远,兰州大学受到老美的关注就是说明。
所以,一句话,假如两个老母鸡都产出了令人垂涎三尺的鲜蛋,我要说,其中最为可爱最应该受到赞扬的是那个没有吃上家长们配给饲料的母鸡,因为它不可能呆在窝里养肥,而且必须四处找食,然后找自己的意中人(市场中的课题)去撒野,去撒欢,去下蛋.由于这样的母鸡其食谱很杂,逮住烂菜叶子或逮住小虫子都会下咽,因而那个蛋的质量之高也自不待言,按现在的世俗眼光来看,兰大的老师在待遇上,在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营关系上,可能由于地处西北,品行纯朴,善乏“有效运作”的条件,然而,她的奉献却是那样的可爱,于是,惹爱招怜,引起了认同他的价值观的老美的关注,我最后要说的话就是,兰大人,你应当谨记,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我历来不相信美国所宣扬的普世价值,但老美在评价高校时所坚守的创造第一和社会之上的原则窃以为是对的,故也就形成了写此文稿的初衷。是为说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