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9月6号《参考消息》报道,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就我国网上网民虚构的“31天入侵越南计划”向我国表示不满。俺认为很值得重视。这暴露了我国网络舆论已经被国外敌对势力渗透的危险状况,值得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
越南、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本应该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团结对象,也是现在中国政府睦邻友好政策的对象。若有矛盾,也是次要矛盾。可以放在钓鱼岛问题之后,慢慢解决的。是谁在施挑拨离间计呢?境外谁最希望中国与越南交恶呢?一数台独分子。它们害怕大陆日益增强的军力对其渐独战略的威胁,故一方面示弱求和争取时间,一方面在网上制造舆论,诱骗鼓动大陆与南洋诸国争战。二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它们害怕中国收复台湾就扼住其脖子,故也极力挑唆中越不和。三是魅国帝国主义者。它们只要是能削弱中国,分裂中国,制造包围中国反华势力的事,一律都干。你怎么讨好它也没用。它们期望,即使中越不再战,也要破坏中越两国通过毛主席胡志明主席共同努力,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包括援越反魅战争建立起来的传统友谊。
它们的网特利用咱军网上年青人多,气血方刚的特点,有步骤的扩大影响。俺注意过,一开始是拿所谓“教训越南战争”开涮,到各个军坛贴一个我军女俘被越军性虐待的帖子,其中充满了虚构的色情描写。一看就是日本台湾写手的风格。后来被制止了,它们又反过来转贴一个写越军六个裸体女兵被俘的事,勾引年轻网友去看,趁机挑拨中越关系。国家要造航母,它们也炒作鼓噪要打越南。这次更过了,表现出配合魅国中情局意图的丑闻来了。
这两年,网络论坛这种老百姓讲讲话的地方,不光右派重视起来了,境外网特也更是猖獗。原来俺不信,但最近去各处军坛玩玩,发现气氛跟以前不一样了,很不象样呢。网监部门不知管不管?一种是借军史挑拨睦邻关系。民族关系、党群关系的帖子。从技术角度谈军史是很好的,有些帖子故意用色情或大国沙文主义角度来谈,用一种极左的态度煽动对越南、印度、蒙古甚至俄罗斯的敌意,明显是有意恶化我国努力建立的睦邻关系。一种是一惊一乍、哗众取宠的帖子很多,一下子过分夸张我兵器威力,一下子借洋人的话猛贬我国,是想套取我兵器情报呢,还是宣扬“武器至上论”呢,很有意思。边角处的色情链接更是各军坛的特色,硬要混充三流色情网站,也不知给自己专业化论坛在丢脸。
尤其是军坛的论坛里,有的版主言论导向真的很有问题。如最近新疆极少数分裂分子被破获事件,应该说处置非常得当。大多数网友表示支持,认为应该击毙顽抗的歹徒。但也有少数网友不顾党的民族政策,喊打喊杀,喊“灭九族”,故意引导年轻人朝破坏民族关系的方向走。我跟了个帖,说明“光是杀人不能解决问题;列宁说过,民族矛盾归根结底是阶级矛盾;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恢复社会主义公有制,大量吸收中青年就业,釜底抽薪,拔掉分裂分子的根”。这个观点俺在强坛发过主帖的。结果没二分钟就被版主删掉了。有网友提出“光杀不能解决问题”,“毛泽东时代为什么没有这里袭警恶性事件”,也遭到这样的待遇。剩下的都是喊打喊杀的甚至公然挑拨民族矛盾的跟帖。俺不知道,少数民族兄弟看了这种张狂的言论有什么感想,但觉得网警同志应该发挥作用,查一查其中最积极的是些什么人,版主基于什么原因放任这些挑拨民族关系的言论泛滥。俺觉得,这是境外敌对势力妄图分裂我国的一种意识形态努力,国家安全部门不应该忽略了。
放开眼看看这两年,总感到以南报、猫眼为代表的一股势力在力图引导网络舆论。他们或以右的面目吹捧西方【以资为本】制度,吹捧西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观,或以“左”的面目出现,抓住普通老百姓问题小题大作,挑动群众斗群众,民族斗民族,地区斗地区,第三世界国家斗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上纲上线,笼络吸引网民质疑“政府公信力”,把矛头引向“一党专制”和“政治转型”等话题。他们在各地论坛上兴风作浪,企图忽悠百姓,动摇民心,并希望籍此阻隔党中央听见真正的民意和了解劳动人民的真实状况。他们居心可测。
不过傅作义若活着,他们那套戏法就不顶用。闻歌期间,红卫兵造反,冲击了许多知名人士的家。中央保护宋庆龄、傅作义等一批人,安排暂住部队医院避一下。但傅作义不去。他写信给周总理说:我不去,我不怕,我愿意在家里接受红卫兵的教育。这封信周总理拿给毛主席看,毛主席还表扬傅作义态度正确。事后,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避一避?他说:“其实我心里清楚,这场运动不是冲我们这些人来的,和我们没关系。”那么和谁有关系呢?当时党的《十六条》文件写的很清楚,跟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有关系。傅作义的眼光确实可敬。他一眼就看穿了在某些当权派指使下所谓老红卫兵所做的事不符合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路线,他是一个聪明人。咱们网友得向傅作义学习,不要被老右们一挑就动,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另外,网监部门也应该负起责来,清理整顿,控制好网络世界的舆论导向。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