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6日 ,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跳楼身亡; 2004年9月22日 ,北京大学一女博士从13楼坠下身亡; 2004年11月11日 ,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5年5月13日 ,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张金金从成都双流机场天桥跳下自杀等等。不久前,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学生程小龙对大学生自杀状况进行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出现敌对情绪。 自杀,是迫于政治、经济、名誉、疾病、失恋等巨大压力,主要由于自己性格过于懦弱或过于刚强,特别主要是思想方法简单错误,出现极度心理危机,感到前途极端绝望(或对某一事物的极端抗议、极端向往)等,才自己以服毒、上吊、投河、跳楼、自焚等方法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目前,继农民、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自杀高危人群之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为什么成了自杀高危人群呢? 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大多生活优越。父母、爷奶大多比较娇惯他们,特别是母亲和奶奶,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既怕他们吃苦,又怕他们受累;把他们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优秀的话,表扬的多,批评的少。他们一帆风顺,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春风得意;既没有受过苦难教育,又没有受过挫折教育。因此,不少独生子女,自尊心很强,很爱面子,性格偏执任性等,出现困难、挫折、不对自己口味时,缺乏沟通,思想方法简单错误,只看到了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的一面,没有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形势的转变,将来也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可能,缺乏远大理想,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心理失衡容易导致对自己身体的伤害,甚至是对自己生命的放弃。如张金金,她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但人际关系不太好,平时没有要好的朋友,有什么事情,也不及时向父母和朋友沟通;对父母态度粗暴,经常看到她摔掉父母的电话;她2001年入学,因为精神抑郁休学一年;患有甲亢,影响了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下降又加重了抑郁症。越是名校,学生自杀越多,因为他们的期望值比较高,压力更大。 高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如心理干预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团委、学生会、班主任、校领导,对大学生自杀事件重视不够,缺乏沟通,防范不力。自杀是心理危机的强烈表现,必有先兆,只是往往被忽视。甚至有的同学有心理问题时,还劝他(她)“千万别让学校知道,知道了就要休学”,或不正确地认为,“进行心理咨询就是神经病,不正常。”多数心理咨询中心,都是摆设,缺乏经费,并不完善。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有五位工作人员,除了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外,还要负责管理、宣传、财务等工作。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以及严重后果,学校和政府管理部门沉默的太多,重视的太少;顾及名声的太多,考虑学生成长的太少。悲剧发生时,学校急于逃避责任,以免声誉的损失。 为了减少、避免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建立健全学生自杀(安全)心理干预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团委、学生会、学生、班主任、校领导的轻重不同的责任追究制,增加心理咨询(干预)经费和专职人员,列入学校议事日程,要常抓不懈。学生安危,人人有责,重于泰山。 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家庭,在学生上初中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定要使他们认识到,天生我才必有用,长大后一要报效父母养育之恩,二要报效祖国;自杀可耻,自强光荣。要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一分为二看待任何事物,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对任何事物,要争取最好的可能,不怕并笑对最坏的可能;一定要认识到,困难和失败是人生的财富,是成长和智慧的必然阶梯,是到达成功和胜利的必要桥梁;要树立乐观主义,要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或形势的转变,将来也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达到胜利的彼岸,摘取成功的硕果,获得辉煌的成就! 一切成功人士不都是失败━━━奋斗━━━再失败━━━再奋斗━━━直至成功吗?! 勇敢地面对未来吧,不要怕任何困难,不要怕任何挫折,不要怕任何苦头,张开您智慧的翅膀,穿越千难万险,成功在频频向您招手!胜利的美酒正等您畅饮! 只要努力做到以上两点,减少、避免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便未时不远!
郭庆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