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无畏之争吧!现在还不太晚,再不听劝,谁也跑不了。
如果你是官或想当官的,你反制度,反毛,反邓,我是不会干涉的,我这个贴子你就没必要看了。我只是在提醒那些不是官,也没有当官野心的人,损害他们利益的不是制度,而是贪官.现在从境外境内的反华势力护朱的动作看,只能是像资改派那样,制度是越改,老百姓越倒霉,决不会一改制老百姓就会上天堂。
8年前,我就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如不能法办资改派,中国的灾难将会延继几百年,中下层的国民将没有一个人会逃此灾难,没有人信。
我该说的基本上都说了,现在我再次提醒,看看中外反华势力对他的吹捧,再看看中国的“新三座大山”、“下岗事件”、“大头娃娃”、“三聚氰氨”等等,那一个不是与他有关。如果没有资改派,中国的良心之士,决不会让他们下毒的。现在是谁有良心谁就下岗,留在企业的,谁敢把良心掏出来?资改派之前,别说毒奶毒食品了,又有谁听说过,搭桥桥塌,盖楼楼塌的?
中国人民如果再不能觉醒,中国在天天吃毒品的人,再加上一座座大山的压迫,必将成为鸦片战争以来的世界病夫,也必将超过1840年的东亚病夫。
今天,我再次呼吁,凡有良心的中国人,别再为那些个什么制度、思相做无畏的争论了,劝你们暂时先放下意识形态的争论,团结起来,呼吁依法治国,法办资改派。否则,不但我们这一代人,子孙后代必将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任人宰割的世界病夫。
到那是,就是你们争明白了制度、思想,又有何意?要知道一个真理,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得出来的真理,它超越了制度的约束,也超越了思想的束缚。无论它是实行的什么制度,信仰的什么主义,对于惩制贪官,都是共同的理念。
历史的经验已告诉我们,那些反制度的,当了官还是一个贪官.资改派就是打着改制的旗号,贪盗了国民数十万亿保险金和住房款。
这帮人的理论是,资改派只是工具,就不能反,照他们的说法,所有被抓的贪官都应该放出来,只反毛制度就行了,蒙的一群小孩子跟着喊。这些小孩能不能睁眼看一看,那些个洋奴有几个不是当年资改派的打手?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起来吧,朋友们,不要再浸陷在就事论事的,无畏的争论中不能自拔了。资改派这些贪官们正再幸灾乐祸的把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新的灾难,来掩盖一个个旧的灾难,等着你们去争论那。如果你们还没有弄白张维迎的“吐啖论”;也弄不明白厉以宁的“兼顾公平”。那么樊刚这段话:“处在中间状态时,人人都不满意,就是“改革焦虑症”。这是好事,“改革焦虑症”是改革的动力,大家总觉得有问题,改革就会继续向前推进。”已经把话说的再明白不误了,还有什么再可争论的呢?
这就是典型的辩正法嘛,“利用矛盾解决矛盾”的辩正法。他们就是制造一个新的不满,引起你们的争论,在争论中继续实施下一个不满。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你们再看一看这段贼喊捉贼的新闻:“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易歆):中国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先生17日在北京表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月2日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奶粉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后,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直到9月9日才向省政府报告,应承担重大责任”。按词义解释“贼喊捉贼”都是做贼的喊别人是贼,这次一反常态,喊出了自己是贼。
再看看这段新闻吧:“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的问题,早在2月份就有人举报”。难道这个时期三鹿公司自己不知道吗?为何要在8月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自己喊自己是贼呢?这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他们早以把中国的官僚研究透了,明知道他们不敢在这个日子把真像公布于社会。所以,他们只有胜,而没有败,只有在这个日子里,才能真正的达到他们制造“人人不满”的即定方针。
这一招与当年资改派贼喊捉贼如出一辙,只是手段更加隐蔽,更加毒辣而已。当年是真对老头老太太,这一次反过来就真对了孩子们。这些都是釜底抽薪要命的招儿,再加上“毒大米”等等,早以超过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只不过这个战争的名子不好起了,它既不是“三聚氰氨战争”,也不是“苏丹红战争”,更不是“毒大米战争”,它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即有金融手段,又有意识形态、内奸的使用等等包罗万象的一切手段的综合运用。
大家再看看吧,不管你在境内,还是在境外,反华势力都保持着一个统一的步调,他们虽然指东打西,对他们亲手制造出的一个个骇人听闻的“人人不满”,却没有一个组织、政党、宗教来出面指责资改派这个最大的卖国贼,不但不指责,他们还在极力掩盖,凡是有揭露资改派的,不是被删,就是被封。
现在凡有良心的中国人,谁也不能不承认,中华民族再一次到了危险的时刻,我再次呼吁,放弃无畏的意识形态之争吧,你们反制度,不管对不对,那只是一个乌邦托,现在应国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左中右,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反贪反卖国贼的斗争 从一件一件源头事做起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