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封闭半封闭与封锁半封锁
封闭半封闭与封锁半封锁,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其外在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内部与外部缺少经常性的联系。其中封闭与封锁,差不多是内外间的联系全部隔断;半封闭与半封锁,差不多是内外之间还有藕断丝连的味道,或者联系是有条件的,或者联系是被控制的,总之缺少正当的话语权。
封闭半封闭与封锁半封锁,尽管外在表现基本一致,但却有极大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封闭半封闭,很可能是由自身的社会历史进程或集团政治主张导致的,这种社会形态的成因通常要到内部去找,其中可能存在重大谬误,比如隶农社会或者满清政府就是封闭半封闭的状态;而封锁半封锁,则与社会历史进程或集团政治主张并不存在必然关系,通常是由外部的殖民、讹诈或遏制势力强行促成的,比如当今朝鲜、古巴等国家,仍然处在一种封锁半封锁的状态。
实际上,由于封闭半封闭与封锁半封锁在社会形态上的相似性,也就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模糊与思想上的分歧。出现这种状况,有时可能存在着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中国曾被美国半月形军事封锁的炮舰政策强力遏制,自己无法走出去,而世界上可能照样有人说,中国社会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而不是封锁半封锁状态。客观说来,这种局面如果称作“被封闭被半封闭”也许更有科学性,因为中国毕竟总想冲出围城去,毛泽东时期的中美建交,就是努力冲出去的重要史实。
即使中国日益强大,已经能够走向世界,而美国也主动伸过手来接触了,但其军事合围的痕迹和路径至今还很清晰,封锁半封锁的软遏制手法还是隐约可见,只不过利益高度相关的硬遏制早已不合时宜了。这种在纯粹军事战略上的软性色彩的封锁半封锁,不能叫做软性色彩的封闭半封闭,因为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