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9月23日复旦讲座整理稿
我最近比较佩服比尔•盖茨,不是因为他的裸捐,而是因为他最近做了两个演讲,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了创新型资本主义社会。
近日,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今天即使是很聪明优秀的学生,仍缺乏一种认识:
其实人类最应该骄傲的成就应该是我们在减少社会不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而不是科技的发展。
比尔•盖茨提到,以此为标准,哈佛毕业生进入社会中应该立志为此做贡献,这是每个学生应有的理想。现代社会里,不平等在加剧,这可以体现在两个数字上,一是“10亿”:现在世界上有十亿人最为贫困,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也就是说,每人每天的支出不到6.7元的人民币,想象一下这种贫困,再想一下这种贫困居然有10亿人,别人就心里发毛;第二,每年有几百万人死于麻疹等疾病,然而,这些完全不是恶性疾病的病在发达国家是完全构不成威胁的,美国等地区对其都已经有充分的预防。这样的现象让我们震惊,值得我们长久思考。我们也许早知道表面的市场平等掩盖了深层次的不平等,但是却未料到这种不平等如此惊人。作为哈佛学生,应有一份对此的人文关怀。
他进一步提到,今天的资本正随着全球化而席卷世界,体制是穷人为富人打工的体制,财富越多,市场为其服务的经济动力越强,反过来,财富越少,此经济动力则渐弱乃至逐渐消失。资本主义诚然有进步之处,却也有如斯弊端,扩大到民族国家来说,则是穷国为富国打工。欧洲的生活很幸福,那里的人过着天堂般的日子,这是因为世界上许多人在为他们打工。就世界范围来说,经济,科技,很多东西都进步了,然而,人类的不平等并没有缩小,而是扩大。我们为发展自豪,更应该为发展中的问题忧虑。
资本主义利用了人的自利的本性,不过,我们不能以为自利是人的唯一本性,就连经济人理论的提出者亚当斯密都说了,人有关怀别人命运改变别人命运的本性。比尔•盖茨提出这点,是希望资本主义能在利己的同时也做到利他。我们人并非是冷漠的,我们会报道不平等,关注不平等,之所以最后仍接受了它,是因为无能为力。
总结比尔的观点,他认为财富增长并非真正进步,减少不平等才是真正的进步,人类在此方面有不少成绩:一是民主政治,政治压迫已经大为减轻;二是公共教育体系,已经让许多不同地位的孩子获得了机会;三是医疗保健体系;四是自由经济体制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的经济机会。
但是为什么就算这样,人类的不平等还是在上升?比尔•盖茨对此进行思考,并提出创新资本主义。他指出,不能光看到利益使市场竞争激烈,还应该看到企业存在于社会价值体系中,因而有其关注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地位。就算现在一个企业利润下降,也并不表示这个企业是失败的,因为它的社会地位可能因其行为而提高了。
具体来说,比尔•盖茨提出了以下途径来对应不平等的扩大问题:
一. 分级定价制度。由于高技术产品边际效应已经降低,低到可以以接近成本价卖给穷人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分级定价,只对富人收比较高的费用。例如疫苗,研究取得突破后可以以较低价格卖给落后国家,目的是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服务穷人。
二. 每一个国家都应该运用政策杠杆,令企业为穷人服务。因为国有的公共性市场资源是政府分配的,所以政府可以利用它资助服务穷人的企业。
对于上述比尔•盖茨的设想,我们应该崇敬他的道德感,然而很遗憾,这却是资本主义的乌托邦幻想。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就认真讨论,得出了了私有制根本上导致不平等的结论。资本和科学的进步本身没有绝对价值,有绝对价值的只有人类善良的意志和愿望。
比尔•盖茨在提出这些理论时仍执着科学理性,显然还没有领会卢梭的精神。孰不知,理想社会是不能通过科学理性来实现的。
与其相比,马克思就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复杂性。有些人认为他的理论已经过时,这是错误的。他的理论至今无人能超过,在被评为世纪伟人时他是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在被评为千年伟人时他更是和苏格拉底并称。萨特说过,马克思的学说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当代哲学。
卢梭说出了“更好的社会非理性所能建构”,但也只限于此,所以人们称之为浪漫主义,马克思则不然。我建议大家去读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那是他给自己看的笔记,后来被人发现并出版。根据书里的所提,虽然比尔•盖茨歌颂了资本主义给予平等经济机会,但马克思认为,不平等的财富分配本身就是市场平等的结果。
马克思提到,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来到世上就结束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等级社会,靠的是什么?是商人口袋里的货币,在早期,货币的聚集仍是为了使商品流通,因此其还不成为资本。但是,当货币超出了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它们就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权力。货币成为了power,成为购买别人时间与劳动力的权力。后来,从贵族土地上逃出来的大量农奴和从行会手工业逃出来的帮工们,觉得自己终于逃出了封建束缚自由的劳动,于是,他们带着有限的动产和封建遗留给他们的技术,寻找自由。然而,他们却又不得不竭力寻找能卖出自己劳动的机会。此时,商人们已经利用贵族的奢华本性将货币从他们手中夺了过来,于是,商业资本和自由劳动者结合了。你情我愿,这是毫无疑问的平等了。理论上是这样的,你可以不来做工,遗憾的是,最后你非来不可,因为,商人口袋里的货币可以购买大量生产资料,这就是社会的权力。
对于权力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要有哲学思考能力,谈到权力就要知道这是非理性的。人与人互相支配,互相控制,如果这来自理性,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和别人讲道理来实现这种状况,这是不可能的。思想从来不能这样,讲道理不能这样,观念不能这样。有人说当初希特勒就是用一种思想控制了别人,其实不对,德国人在那之前已经受到了感性控制,才会听从希特勒,这离不开感性的作用。就好比我们跳到水里会死,这不能归结于重力的观念,观念的束缚来自现实的束缚,资本不是理性的发明,而是感性的power。比尔•盖茨赚的580亿就是权力,是公器!它规定了人后半辈子的生活。比尔•盖茨有如同慧能般的慧根,不像洛克菲勒直到被医生告知他健康状况已经危急时才决定投身慈善,他先悟了。
资本不是来自理性社会的发明,而是货币在运动中形成了一种感性的力量,一种能打破政治等级(political power)的力量。political power也是power感性的体现。国家假如用理性治理则会消亡,它是结合了政治理性(宪法等)和每年生日时展示给你看的东西(阅兵)来维持统治的。其实,每年的阅兵就是在公开展示:我是什么东西。力量,power,一份叫social power,在昨天为土地,在今天为资本,资本主义利用此建立军队等。
一个国家用法治理,法是什么?法哲学英文是philosophy of right,就是说是关于权利的哲学。资本作为私有财产,并且由不可侵犯逐渐变成“神圣不可侵犯”,它是right。关于right和power,是谁决定谁呢?没有马克思的修养的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上当,“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是法的权力赋予”,这么说的人就是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理性论证的right 是对感性的power的表达,法是对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的追认。认为资本的运动是理性的,就是忘了马克思的思想,因为power就是非理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ower决定right。因为right经过论证,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可以以科学面貌出现,政治学,社会学看上去是理性,实际上仍为意识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在考卷上经常这样写,却不知道其真义。生产关系不是理性,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以power为体系,是power转化来的经济关系。
经济关系可以用逻辑讨论,但是其本身是非逻辑的。
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关系,马克思研究的才是生产力关系,马克思的书非经济学著作,而是经济学批判著作,这是一个还在成长的主题。它能描述非理性的东西如何成长演变,用此来思考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其实是权力的体系,非理性。上升到了经济体系,我们在用公式预测它,但是经常出错,这是因为对象是非理性的。金融学更可怕,它根据种种公式不断有新发明,比如在最近的次贷危机中,债权人把债权也当作金融产品卖。把和你约定的未来卖给别人,又去贷款,这是邪恶的发明!它把未来当作一个实物来买卖,把广阔的未来作为赌的对象,这是邪恶!要问我这么说的价值标准何在?今天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总之,当代人类惊人的技巧使得落后的国家来为美国闯的祸买单,邪!
资本非理性的产物,而是感性的力量,是权力。很久前,我们只是有钱购买别人的商品,后来,我们有钱购买别人的劳动时间了,于是成了资本主义。一切表面上是平等的,资本购买了活劳动,亚当斯密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并无不妥。但是,马克思认为,其实资本并没有购买活劳动,购买的是劳动力。购买活劳动则应平等,等价交换。而活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叫工资,资本把活劳动视为资本的价值,所以企业家都相信资本本身会增值,资本现在甚至未经劳动就能增值。
马克思揭穿了谎言:资本购买的是劳动力。活劳动产生价值,本身无价值,产生价值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资本本身无增值的力量,一切是购买力的体现。正常来说,劳动力的价值等于恢复自己的体力智力的生活资料。但是,市场平等在一些事情上是真实,在其他方面则是虚假。买了一样东西,再卖给别人,只要这个东西非劳动,一切就是平等的。购买劳动力则不是这样,它把一部分的感性生命买来了,把财富的源泉当作一件商品买来了,所以,现在贫困的根源是从现代劳动的本质中展现出来的,而不像前资本主义社会,贫困是政治等级的结果。资本是积累起来的劳动,物化了的劳动。价值交换理论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经济学里的价值常常都是指交换价值。创造交换价值的是抽象劳动,而创造使用价值的是具体劳动。市场扬弃了使用价值的不同,从而创造了交换的可能性,因为具体劳动是无转化可能的。其实劳动还是同一劳动,只是看的视角不同了,于是意义也不一样了。从这里来看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中,抽象劳动是主导,因为,主导交换的价值往往是它。前资本主义社会不是这样,我们衡量富裕不是看货币多少,而是看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再来看抽象劳动的主体化:资本就是积累起来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取得了主体地位,统治着具体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的power,social power来自的就是抽象劳动取得统治的情况。现今,不能为抽象劳动积累的劳动就不能被承认。就好像我在研究的哲学,它不能使资本增值,于是只能算作我的怪癖。其实,人类的行为本来具有价值,现今却不为抽象劳动服务就不被承认为劳动。我们仍然可以研究哲学,但是不会得到承认就得面临温饱问题。复旦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因此必须发展哲学,哪怕是为了面子,死要命也得养着我们。
但是未来就很难说了,苏东政变后,党校校长都看门去了,我也要做好这个准备,要好好锻炼身体,以后才能搬砖。
这就是power,没人在压迫,没人在奴役,是抽象劳动主体化后对具体劳动的支配权在主导。我们得好好读书,为了让具体劳动被承认为抽象劳动,我们和石油煤炭并称为资源,其实就点出了这点。我们人类就这样被安排了,晚上你想思考哲学是你的事,白天八小时就得好好干活。我们没必要用伦理学责怪资本家,马克思说了,这些事不要任何人为其负责,资本家也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
资本家和慈善家并无矛盾,只要运作资本就要按照规则。今天世界不平等的根源来自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这不是资产阶级的罪恶,也不能说明人性本恶。
无穷无尽的物欲是资本要求的,它要刺激我们种种莫名其妙的需求。这不是人的天性,人类本身不需要那么多。
资本统治着我们,从工作时间到闲暇时间。人类经济生活的基础是增值,增值要求贫困,现代贫困的根源来自劳动本质本身。
普鲁东曾经写过《什么叫财产》,结论就一句话:财产就是盗窃。这就揭示了真相:资本非理性,而是权力。为了扬弃资本主义,他说只有每个人都成为资本家才行。
然而,权力应该用权力来对付,马克思发现普鲁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于是需要在资本中产生新的感性力量——这就寄望于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的颠覆不是靠理性,而是靠新的感性力量。不过,很多工人阶级不行,尤其是发达国家里,因为他们接受了资本主义。我们应该从拒绝资本主义的人里面寻找,那些大桥下的流浪汉,不工作,偏靠施舍维生,可能反而会成为新的力量。
我今天无法给大家一个关于如何解决不平等问题的答案,因为一切方案都是理性的设计。马克思的理论是对的,但前提是社会生活出现新力量,而现在,时候未到,无论我们怎么设计,都在资本主义的逻辑范围里。
比尔•盖茨的理想和普鲁东的设计并无实质区别,在不改变资本原则的情况下,是没有出路的。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办比尔说的公共教育等事情,这些从来不是比尔•盖茨的发明,相反,应该说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敲响了警钟,他把资本主义送进了后期发展阶段。
扬弃资本主义的可能在于马克思说的“形成新的感性意志”,如当年奔向自由劳动的农奴们脱离贵族一样,总有天有人会觉悟资本的本质并奔向另一种生活。只是不知道,在未来,谁将首先从资本的压力中解放?那种解放,不是来自绝对贫困的压力,而是对感性生命丧失的发现,如IT人员突然发现自己在35岁就衰老了,于是觉悟而砸毁电脑。
异化还在继续,异化的扬弃和异化其实在走同一条路,就像赫拉克利特所说: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
再次感谢比尔盖茨,他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也回忆起了马克思的思想,让我们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思考。
无论如何,我们毕业后还是要加入资本逻辑的。然而,和西方不一样,中国人的逻辑精神是感性的,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般全心投入资本逻辑。这一点虽然在现在导致了不能顺利建立经济规则的问题,但是,在未来,想扬弃资本主义时,恐怕人类还要到东方来吸取智慧。
汶川一事就表明了这点。有人在震后试图站在经济立场说话,但是后来也不得不道歉并捐了一亿。中国人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精神,它在关键的时候自会表现出来。
未来的希望,还在中国。在资本异化的今天,西方也在向东方学习,就连黑格尔也关注道德经,劝西方人放弃理性。诸位,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
(黄泓翔录音整理,有删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