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通过会议形式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对人大代表是否真正具有代表性,本人有些疑问,在这里提出来,与各位网友共同探讨。
一、人大代表是否能真正代表人民,这取决于人大代表由哪些人组成。每次召开人大会,报端统计出的数据都是地方代表多少人,中央代表多少人,军队代表多少人,党员代表多少人,群众代表多少人,文体、社科界多少人等。但却没有统计或公布县长多少人,市长多少人,即没有公布代表的现任职务。这不能说不是个缺憾。人大是干什么的,其中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政府,如果县长、市长占据较多人数,怎么能谈及对政府的监督?谁都明白自己监督自己基本上等于没有监督。对于这样一个数据不统计公布,是一个重大疏忽,还是出于其他考虑呢?
二、先不谈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因为这是间接选举。先看一下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我们也不考虑选举中做手脚的情况,而只看一般情况。选举前,负责选举的部门仅通知选举的时间,并且从通知时间到选举时间较短,选民没有充分时间去了解考虑被选举人。或者只有到选举当天,选民才能从选票上了解候选人。选举一般是草草收场,候选人与选民没有交流的过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被选出的代表不知道是谁选了他,他也不了解选了他的选民选举他是出于什么打算,选民需要他去人大会上表达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他怎样去行使人大代表的权力呢?他如何具有代表性呢?即便他生活在选民中间,对选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比较了解,敢于在人大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那这也只是他个人的认识,怎能说能表达选民的声音呢?下级代表选举上级代表时,也是走的这个路子,下级代表不能保证代表选出他的代表的意志,全国人大的代表如何保证能代表大部分选民的意志呢?如果再考虑上选举中的作弊因素,那么代表的代表性就更值得怀疑了。
三、再回到第一项假设一下,如果全国人大代表大部分由行政官员组成,行政官员的性格特点是服从上级,无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但这是事实。行政官员身份的代表不要说能否代表基层选民的意志,就是他个的观点、看法,他有胆量充分表达吗?
四、从目前情况看,人大代表都是业余的,他们各有本职工作,他们了解群众意愿的时间怎么解决?没有时间保障,他们如何收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信息,从而带到大会上去研究?如果地方人大代表不能实行职业制,全国人大代表能不能实行职业制呢?
近几年,人大代表在大会上的发言比较尖锐,但这与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并无必然联系。如果人大代表不具有代表性,那么人大的决议就不能很好的传达到基层,基层的意见也不能完全、充分地反映到中央,上下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就被堵塞了,人大本身所应具有的作用也难以发挥出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