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发布了关于三聚氰胺限量值的公告,这个公告以及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让人如坠入五里雾中。公告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因此这里不再转述公告原文。下面先把本人对公告及新闻发布会中有关问题的疑问谈一谈。
一、三聚氰胺与食品添加剂的问题。
三聚氰胺为化工原料,据目前掌握的情况为低毒。请大家注意,无论多低,都是有“毒”。所以三聚氰胺不仅不是食品添加剂,而且与食品添加剂没有任何关系,在食品中超量加入添加剂或加入到不应加入的食品种类中,属于违规使用添加剂,而加入三聚氰胺则属于投毒。两种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食品添加剂与三聚氰胺根本是不能放到一块来解释说明的。
二、问题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来源问题。
三鹿奶制品中发现的三聚氰胺属人为添加已经基本确定,其他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从何而来,至今未见明确。新闻发布会中,发言人称三聚氰胺不排除从环境、包装材料中来的可能。目前大家最关心的不是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能从什么方式进来,而是关心当前发现的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是怎么来的?究竟是人为添加还是环境、包装材料中来?难道直到今天,我们的有关部门还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搞清这个问题很困难吗?只要在相同的环境下,用同样包装,装上经过检验(用精确度为0.01的方法)未检出三聚氰胺的牛奶,放置几天,然后再检验,结果不就出来了吗?因为成品奶中的三聚氰胺有可能在饲料、原奶、加工、运输、销售的任何一个环节添加进行,所以我们可能不知道是哪一个环节添加的,是具体哪一个人添加的,但我们一定能够知道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是来自环境、包装还是人为添加。连这个关键性的问题都不说出来,能不让人起疑心吗?至少本人虽然化学知识匮乏,但还是不相信仅仅因为环境和包装就能使三聚氰胺的含量达到目前已经发现的大部分数值的。
三、成人奶粉、液态奶、乳饮料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相同问题。
奶粉一般人不会直接吃,因此虽然奶粉与另两种产品的三聚氰胺限量值规定一样,但人们食用时摄取的三聚氰胺的量是有大大的差别的。奶粉一般会冲入五至十倍的水,因此这三种产品的限量值为何一样呢?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既这个限量值的出台是比较仓促的,其科学性值得怀疑。
四、临时管理限量值问题。
既然是临时性的,肯定是出于某种考虑。出于什么考虑呢?为了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似乎不是。因为如果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对这种低毒的东西,多大含量会损害人体健康,应当有一个经过严密的试验过程的数据,然后再通过动物进行模拟试验,最后由志愿者亲身试验,现在显然还没有。那么限量值是怎么得来的,目前来看规定量以下无害是理论推断。有两个国际组织的认可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两个国际组织难道对这种含量的奶制品是否会造成人身危害进行过人体试验吗?这个量是短期饮用无害呢,还是长期饮用也无害呢?如果长期饮用也无害,何必禁止在牛奶中添加呢?为何不直接规定为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呢?如果有的企业环境及包装中均无此种物质渗入到牛奶中的可能性,按限量值添加有何不可呢?对这一临时性规定既不说明作出的原因和背景,又不说明大概结束的日期,这是为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大致推断,这个公告及新闻发布会一定没有告诉大家所有真相,一定是在刻意回避什么东西。就目前情况看,成人没有发现因为食用问题奶制品而发生结石的病例报告,婴幼儿发生结石病例也多是因为食用了三聚氰胺含量过高的三鹿奶粉,由此在该限量值范围内的牛奶及其他奶制品,短时期内食用应当是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长期食用效果不明。这应该是限量值公告及新闻发布会的真实内容。
奶粉事件的这个续集中,有三个因素是我在写本文是考虑了的,分别是五部门的面子、奶业的明天、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的排序是由轻到重。
提出这几个问题,让五部门很没面子,但他们损失的也只是面子,而没有其它。因为虽然我认为这个限量值公告及新闻发布会搞得都不很爽快,且有很多后患,但这个限量值,确实没有证据证明不安全,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安全的。但有毒的东西就是不应存在于食品中,应规定为不得检出,为何限量,这一点我在将后面谈及。
奶业因为奶粉事件被搞得一塌糊涂。群众对出现问题的奶制品企业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是在情理之中的。要化解这一愤怒,奶制品企业应当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但有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的,就是我们的孩子不能没有奶喝。一头奶牛从出生到产奶需要两年六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的奶制品企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需要好几个两年六个月。虽然我们对添加三聚氰胺人的无良恨到了极点,但要把所有涉及三聚氰胺的企业打垮,我们是解了心头之恨,然而受损害的不仅是奶业、奶农、而且还有我们的广大群众。今天不喝奶,明天没奶喝。且不说外国奶业的进入对我国经济发展没什么好处,就说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我们能够长期喝得起外国人生产的牛奶吗?现在规定这个限量值,估计是考虑了保护奶制品企业,减少企业的损失,且在限量值的范围内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即便如此,有些大企业的损失也在上亿元,这已经伤了元气。
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政治。短期看,规定不得检出是最安全的。但如果因此而导致奶制品企业大面积的破产,也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限量值公告与新闻发布会应当是出于上述考虑作出相关决定与说明的,但是有关部门却不敢实话实说。如果对群众说原谅奶制品生产企业吧,这从情理上的确令人难以接受,然而现实就是现实,不满情绪完全得到发泄并不见得得到最好的结果。越是遇到这种事越需要全社会成员的理智。也许有人会说,不重罚他们会改吗?我认为,重罚也不一定会改。把这些企业打倒了,再发展一些企业可能还会这样。前两年在奶制品中添加甘氨酸,一局长都自杀了,今年还不是又搞出个三聚氰胺。搞好食品安全只能通过企业自律、监管部门与社会大众、媒体的他律相结合,多管齐下,才是出路,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以后如何监管是以后的事,当前的矛盾怎么解决呢?
奶制品必须保,这是没商量的。它们被查处问题的奶制品怎么办呢?临时限量值不是个好主意。群众大部分不明白怎么回事,但还是有明白的。就算群众都不明白,外国媒体、记者也明白,他们都瞪着眼睛看着呢?既然这个问题是事关所有人利益的大事,是我们中国人都要面对的一个困难,况且2.5毫克以下对成人的确没有危害,那么我看不如如此解决这一燃眉之急:
1、五部门动员本部门所有工作人员去购买现存的限量值以下的牛奶,不要让孩子喝,自己喝,以此来帮助企业。
2、企业动员本单位人员喝。
3、如果上述人员不足以喝掉这些奶,动员社会上的成年志愿者,自己出钱购买剩余的限量值以下的牛奶,也是自己喝,不能让孩子喝。
4、如果前述人员仍不能喝完,损失只能由企业来负了。
5、临时限量值在范围内的奶制品食用完后就取消,今后仍是不得检出。
我们自己的灾难必须由我们自己来面对,我们只有同心协力才能闯过这道难关。这里首先要求有关部门必须说实话,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行。像这么匆忙的一个公告及新闻发布会,本来讲明白才更有利于事情解决的事情,偏偏搞得让人疑云丛生。别忘了,人们在怀疑公告和新闻发布会的真实性的同时,也会更加怀疑奶制品质量的。奶业本来已经岌岌可危,这样一搞,岂不成了压死中国奶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