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盼正义之剑出鞘!
我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有二。
其一是缘于曹豫生网友 2008-10-13 发于的题为《路透中文网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希望与迷茫》一文中的如下内容: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中部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我出生一年後,我的弟弟也来到了人间。等我记事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八十年代。
……
那时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硕大的收音机,每天我们都把它开着。尤其是中午,我们全家必听的小说连播。当时我们听的最多的一首歌是《在希望的田野上》。
的确,那是我们的确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的生活,这可以说是非常的贫瘠,物质和文化生活都严重缺乏,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过来的。但是,那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希望。我们相信生活会一天天的好起来,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现实也的确是没有辜负我们的希望。
……
家里的各种条件一天天的好起来,房子也大了,当年的小床和那块木板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家里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当年带给我们无限快乐的收音机和那台黑白电视也早已不知哪里去了。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发上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启蒙和解放思想冲击着我的大脑,我再也不是那个长在红旗下,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天然正确的孩子了。当我上到了高中时,历史告别了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八十年代,进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我和弟弟先後挤过独木桥,考上了大学。四年的大学顺利读完,我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进入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搞技术工作。弟弟读完大学後又考上了研究生。工作中的我继续了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别人的介绍下,我和一个个姑娘见面,最後找到了自己妻子。我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後结婚,还有了一个孩子,日子再平凡不过,家里物质条件还继续丰富,但是我已经没有了以前对生活的希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茫。】
看了这几段文字,我得到的印象是:这位小伙现在得到了较好的物质生活,却失去了“以前对生活的希望”,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茫”。须知,希望,对青年,对中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那么,是谁使这位青年人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却失去了他曾经有过的希望呢?这是个别现象么?这难道只是个小问题么?
我写这篇文章的第二个原因,是缘于我们的媒体,尤其是我们的互联网上,甚至还有我们国家的个别主要领导人,对于我们共和国的过去和现在,毫无标准的缺席裁判的没完没了的永无休止的争吵。
积我过七十年的人生经验得知,任何恶人,也可找到其一两个闪光点;任何好人,也能寻到其一两个不足。同理,任何时代都会存在不足。
然而,当我们评判一个人的好坏的时候,当我们评判一个时代的成绩积和错误的时候,总得首先站在工农大众的立场上用事实说话吧?你总不能只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专挑对自已有利的事实说话吧?我们天天都在高喊着学习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明明白白地强调:“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这已经是国人尽知的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对改革开放只能唱赞歌而不能批评和指责呢?为什么有些主要网站对网民们指责改革开放错误和缺点的帖文要扣帖和删帖呢?为什么不能把你们认为有问题的帖文加上你们的编者按后再发出来让广大网民评判呢?
为了使上面那位青年在得到较好的物质生活后不再失去希望,为了使我们不再在媒体和互联网上进行这毫无标准的缺席裁判的没完没了的永无休止的争吵,老汉我热切期盼着一把正义利剑的出鞘,这把正义利剑在那里?只能在真正代表工农大众根本利益的权力手上!
秦川牛
2008.10.18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