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记者丐帮”留口饭!
据说现在有一个新新群体:“记者丐帮”。指的是一些这样的记者:发现某地某处存在阴暗面,便蜂拥而至。如果这些单位领导要封锁消息,就得给记者“封口费”。这些不顾新闻工操守拿了“好处”便溜之大吉的记者,便谓之“记者丐帮”。
在山西,煤矿发生矿难,就有大批真假记者云集煤矿领“封口费”,据说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今天(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又曝出新闻: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限公司因压死一人,立即就有近百名记者到该矿排队领取“封口费”。山西煤老板送给记者两个“雅号”:“端着新闻饭碗的丐帮”和“吃新闻饭的乞丐”。
山西煤老板果真聪明,终于使这样的一些记者有了“正式的称谓”。其实,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它伴随着“市场化”应运而生,随着腐败问题的加剧发展壮大。这是一群高级乞丐,高智商乞丐,其生命力极强。中国青年报介绍:山西交口县某乡镇负责人说,他们那里“黑口子”每吨煤的“封口费”成本为50元。假记者去了不给钱就叫真记者来,随便就能卡住“黑口子”矿主的“七寸”。
“记者丐帮”固然是新闻界漂亮脸蛋上的“一撮毛”,很不美观。有人痛心疾首:“新闻丐帮”的出现和泛滥,羞辱的还是新闻媒体自己。这话没有错,确实是新闻媒体的耻辱。但在腐败盛行、价值观被扭曲的今天,谁没有过耻辱呢?仅仅是新闻界吗?如果是这样,“八荣八耻”就不用大力提倡了。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必要往新闻媒体上撒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成了人们的生存法则。
所以,应当给“记者丐帮”留口饭!
1、既然是“丐帮”,就是要饭的,就是穷人(参照系不同)。对待“穷人”,就不能太吝啬,现在讲“和谐”,更应该关注、关心这些“穷人”。共享改革成果,总得让人都有一口饭吧?“丐帮”是一个群体,没了饭吃,同样会惹事生非,会成为不安定因素。
2、“记者丐帮”讨要的对象,一般都是有钱的老板或有权的官员,起点比较高,对老百姓的那点小钱是瞧不上的。这有什么不好呢?这样有利于财富的再分配啊,符合劫富济贫的传统啊,符合“先富带后富”的利益诉求啊。
3、“记者丐帮”嗅觉很灵,这是他们生存的基本功能。他们长着苍鹰一般的眼睛,猎犬一般的鼻子,兔子一般的腿子,老虎一般的牙齿,是阴暗面和腐败分子的天敌。这是“丛林法则”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是反腐败生力军的“编外”部队。他们的存在,对腐败分子和黑心老板同样具有莫大的威慑。
4、腐败分子和黑心老板的“封口费”,未必能真正封住“记者丐帮”中一些人的口。他们中必定会有一些正直的、善良的记者或假记者,在良心驱使下说不定还会披露真相。即便当时不披露,也难说以后不披露。如果没有他们,有些事实真相恐怕永远也无法大白于天下。
5、新闻媒体整肃新闻纪律固然必要,但对“丐帮记者”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律封杀。如果“丐帮记者”拿了人家的钱,又把钱交给了单位,并且把“料”抖了出来,就要奖励,就要把“饭”给辛苦的记者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