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如果没有使学生认识到民主的好处,而是感受到其虚伪性,最终以“民主不是个好东西”结束,那么这次尝试就彻底失败了。
这场学生会主席的“直选”有许多值得质疑之处。
首先,候选人如何产生?如蒋涛所说,既是学校的意志,那么只是“有限民主”、“伪民主”。不过还好,没出现某些地方政府“直选”干部时,只有一位候选人的尴尬情境。
第二,三万多学生对四位候选人的了解与熟悉程度如何,是决定公平与否的又一关键所在。如果不出意料,会有一个前期的宣传过程,即四位候选人在全校范围内宣传、竞选拉票等。面对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宣传,同学们恐怕也难辨真假。如果让他们投票,可能不会出现较大差异,毕竟能作为主席候选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吧。
所以最终谁能获选,可能还是取决于私下里的“动作”。即通过同学、朋友及各种社交渠道,最大范围地拉笼学生为自己投票。四位候选人拼的实际是自己的人际关系,是社会资本。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候选人的能力素质等在此过程中亦得到体现,但这毕竟不是“直选”的初衷,也用不着大张旗鼓、劳民伤财了。
校方本意是想通过“直选”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并尝试“民主”化的手段,同时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如果某些背地里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以及贿选现象出现势必会损害民主的形象,对民主观念的认识与传播及民主制度的建设无疑危害巨大。因此,笔者建议校方在策划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务必仔细斟酌,考虑到问题的方方面面,以免适得其反。
醉翁之意不在酒。该事件不过噱头而已,意图可能在于引出背后的动作。
素闻广东省委书记汪X为改革激进派代表,上任数年进行各种大胆尝试。中央亦心领神会,欲以广东为试点,汪X为先锋,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一旦成功,便迅速普及到全国各省。
在中国,民主曾是非常敏感的词汇,直到今天,虽然我们已普遍接受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普适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频频受阻。想起前不久武汉大学取消茅于轼讲座,对政治唯恐避之不及,同为全国知名高校,中大不可能无缘无故将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更何况可能触犯意识形态的禁忌。所以,我们不能排除中山大学“直选”是在某种力量授意下进行,实质是为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推广,或者为政策出台埋伏笔。但是如果中大的领导真的像我校保卫处那样冒失,自己往枪口上撞,那估计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去。呵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